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现代性的乌托邦想象——对费尔巴哈哲学架构及其本质的总体把握

发布时间:2018-09-14 13:36
【摘要】:从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出发,可以将费氏哲学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唯物主义和类的人本学。两者共同反映了主体与包括他人在内的外在对象世界之间的互补统一关系,即"爱"。"爱"根基于"普遍性"这一人的类本质。这种类本质是人的内在的先验本质,因而以此为原点的费氏哲学在方法论上不脱"我思"式的自我本位主义窠臼。由此可见,费尔巴哈的哲学仍然是一种以中世纪为主要批判对象、对现代性矛盾未有体验的近代性的思想。这种思想能够生机勃勃地批判中世纪,但对于现代性却无法进行有力的考察、揭露和批判,甚至其本身也不过是现代性萌生的思想印记,并最终归结于爱的共同体这一现代性的乌托邦想象。
[Abstract]:From Feuerbach's epistemology, Fay's philosoph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materialism and humanism. Together, the two reflect the complementary and unifi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external object world, including others, that is, love. " Love is rooted in the nature of universality. This kind of nature is the transcendental essence of human being, so Feyler's philosophy, which takes this as the origin, does not break away from the "I think" pattern of egoism in methodology.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Feuerbach's philosophy is still a modern thought which regards the Middle Ages as the main object of criticism and has not experienced the contradiction of modernity. This kind of thought is capable of criticizing the Middle Ages with vigour, but it is unable to investigate, expose and criticize modernity, even if it itself is merely the mark of modernity. Finally, it is attributed to the modern Utopian imagination of love communi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516.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亮;“历史的终结”与现代性的动力品质[J];江海学刊;2000年02期

2 吕乃基;论现代性的哲学基础[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杨国荣;哲学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反思的哲学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研究纵深推进的生长点[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陈忠;;技术可选择,还是规则可选择?——“可选择现代性”的“规则论”意蕴[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6 何中华;;现代性与“人之死”[J];求是学刊;2010年04期

7 王琦;;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与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困境[J];齐鲁学刊;2010年04期

8 岳强;;行走中的现代性:对现代性的再认识——一项观念史的研究[J];学理论;2013年28期

9 郗戈;;资本: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现代性动力”[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10 A.里奇特尔斯 ,夏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争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荣江;;技术发展的二律背反与现代性的困境——对现代性的技术解构[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骆天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否定及其启迪[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沈湘平;后形而上学的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童世骏;查尔斯·泰勒首次对话中国[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 艾格儿·比尔格拉米 南京大学文学院 王爱松 邵文实 译;现代性的焦虑与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张弘(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虚无的“纯学术”[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 樊志辉;自由意志与戒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毛崇杰;文化何为?[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42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242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