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生产原理——德勒兹关于现代社会的批判思想
[Abstract]:Desire, as the key word in Deleuze's philosophy, runs through all his works. Whether in his speculative philosophical theory, literary theory, or in his social criticism theory, thinking about desire is everywhere. With the help of the ideological portraits of Leibniz and Foucaul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desire as a production machine,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soul in the desire as an individual, and the desire as a production mach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ciousness and unconscious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easure and desire, and finally in the unfathomable depth of the mind, presents the life picture described by the contemporary French left-wing thinkers represented by Delez.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565.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G.德勒兹,于奇智;欲望与快感[J];世界哲学;2005年01期
2 米歇尔·福柯 ,李猛;反法西斯主义的生活艺术[J];天涯;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科林;;欲望的生产原理——德勒兹关于现代社会的批判思想[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03期
2 王嘉军;;文学和伦理面对“上帝之死”:列维纳斯与福柯的文论比较[J];文艺研究;2017年01期
3 马学军;应星;;福柯权力思想中的史观、史识与史法[J];人文杂志;2016年10期
4 张一兵;;回到福柯[J];学术月刊;2015年06期
5 张红翠;;欲望机器的视觉暴政——都市媒体空间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6 余意梦婷;;谈西方文论关键词“反俄狄浦斯”[J];文教资料;2010年12期
7 闫保平;;《紫色》的叙事策略[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金理;;文学“实感”论——以鲁迅、胡风提供的经验为例[J];南方文坛;2008年06期
9 哈光甜;;区分与变迁——简评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J];社会学研究;2007年01期
10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注德勒兹(专栏)[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2 潘科;;本质漂移的趣味和意义 读《德勒兹论福柯》随感[J];中国摄影家;2008年07期
3 王志敏;;德勒兹走向了自己的反面[J];艺术评论;2009年12期
4 伊莎贝拉·伽霍尔;夏莹;;德勒兹、马克思与革命:如何理解“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J];江海学刊;2010年05期
5 尹晶;;吉尔·德勒兹:东方与西方——“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江小平;G.德勒兹谈富科[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9期
7 张法;德勒兹与思想重构[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程党根;德勒兹对福柯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麦永雄;后现代湿地:德勒兹哲学美学与当代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7期
10 栾栋;;德勒兹及其哲学创造[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党根;;德勒兹的游牧政治试验[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崔增宝;;德勒兹或单子世界的复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于奇智;;德勒兹—伽塔利与欲望机器认识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民安;德勒兹世纪[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蔡熙;德勒兹的概念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徐敏;德勒兹意象:一个幽灵或一种理论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记者 魏东柱;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举行[N];开封日报;2012年
5 唐纳(书评人);块茎生成逃逸之路的可能性[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6 安靖 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哲学理性与知识研究所;德勒兹先验经验论的两条基本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彭耘;梦醒之间的象[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吴弘毅;哲学,在生命中运动成长[N];光明日报;2006年
9 陈侗;灵魂充满了模糊的褶子[N];文汇报;2001年
10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抵抗”同一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岩;德勒兹和加塔利微观权力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程党根;游牧政治试验—德勒兹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岩磊;创造概念的大师[D];吉林大学;2012年
4 邰蓓;德勒兹生成思想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滟波;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D];鲁东大学;2012年
2 王连丽;德勒兹的欲望理论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超;装置与历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韩东;表现问题与德勒兹式的文学批评[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史媛;批评与临床[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东来;浅析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D];延边大学;2016年
7 冯亚丽;《德勒兹与政治》第一章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6年
8 黄丽汀;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白海瑞;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新宇;德勒兹的“感性美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77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27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