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理想视阈下先秦儒家义与利的价值张力
[Abstract]:The attitude and tendency to choose and choose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of Confucianism in pre-Qin period became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its value of benevolence. In the pre-Qin period, distinguishing and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public" or "private" of the category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in their respective specific context became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for the Confucian to put forward the value of benevolence and its related value basis. Public and private have evolved from their non-moral nature to the category with moral value. In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the selective tension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m constitutes a diametrical contradiction, but is manifested in the difference of value orientation or order. The value of profit lies in that the subject acquires the production or the means of life to keep the body and provides the external basis for the subject's moral activities. As the value goal pursued by the subject, the meaning is not an abstract idea far away from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activities must be based o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basic perceptual needs of the subject. However, utilitarian means and moral ends are different in nature, they do not have the same value, the means of profit can only achieve the goal of profit, and can never achieve the value of justice.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道汇融大生命视域下的《周易》哲学研究”(14BZX056) 河北省委讲师团科研课题“儒家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作用研究”(201727)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儒家道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703010108)
【分类号】:B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高歌;论先秦儒家的理性[J];晋阳学刊;2003年01期
2 陈汇;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台秀珍,赵志军,李金川;先秦儒家"德政"、"德教"关系论[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4 张瑞雪,李化成;秩序与和谐——论先秦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付耀霞;;先秦儒家的节俭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熊申英;罗南石;;先秦儒家“乐治”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成云雷;;殷周文化传统与先秦儒家圣人内涵的政治维度[J];史学月刊;2007年10期
8 胡启勇;;先秦儒家法辨正[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姚迎春;;先秦儒家“以乐修身”思想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宋渊渊;;论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义禄;;论先秦儒家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意义[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6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徐文涛;先秦儒家历史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伟伟;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探析[D];郑州大学;2009年
2 王静;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余佳润;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构建的德性基础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雷力嫣;先秦儒家尊严思想探佚[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马兰兰;论先秦儒家“义利之辩”[D];河北大学;2015年
6 冷文;先秦儒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灵敏;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转向[D];山东大学;2015年
8 齐琪;荀子礼法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肖虹;先秦儒家行政思想及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启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牛晋倩;先秦儒家为学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79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279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