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习录》是土阳明弟子收集的阳明经典语录、书信集,此书完整地包含了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之仁、四句教等主要思想。《传习录》一书反映了王阳明出佛入老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理论,融合儒佛道三教对于王阳明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三教融合的视角下研究《传习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是从儒佛道三教融合的角度对《传习录》思想的研究。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一至四章为正文。导论部分主要是对学界研究阳明思想及其《传习录》一书的综述,综述分为《传习录》文本和思想研究综述;王阳明思想研究综述,这其中包括对于王阳明思想有无存有论问题研究的综述;王阳明思想与佛教关系研究综述;王阳明思想与道家、道教关系研究综述;《传习录》中“四句教”问题研究综述;同时导论指出本研究揭示了三教融合对于阳明思想形成的重要性,揭示阳明在何种意义上借鉴了佛老思想这一问题对于揭示阳明思想的真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章,回顾了《传习录》成书的历程,总结了《传习录》一书中阳明与佛教、道家、道教频繁的交涉;并梳理了王阳明出入儒佛道三教的思想经历。第二章,分析了王阳明对于儒佛道三教的看法。良知是本体,致良知也就是顺任良知自然的工夫,良知学是儒佛道三教融合的学问。王阳明认为致良知教并不是吸收三教智慧为自己所用,而是三教智慧中都有本心良知的一隅。在《传习录》中阳明详细的阐述了他的儒佛道三教观,儒佛道三教的智慧是平等的,都是圣学的一部分,应该互相借鉴。佛道思想虽然在心性论和修养论上是值得借鉴的:但是佛老的空、无仍然执着于空念,不是真正的超脱;佛老外弃人伦、自私自利不利于用世;道教追求的长生不但不能实现,也是自私自利的。最后阳明用良知理论将儒佛道三教智慧融会为一,他认为佛家的心性本体、道家的自然工夫、儒家的仁爱都是良知心体的本然之则,并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阳明用良知融合了佛教和道家、道教的智慧,但是这个良知是以儒家一贯的宇宙生化论、核心价值、体用论为基础的。阳明提出良知,认为良知是天地生生之理在人者,良知也就是仁,这个良知有宇宙论和本体论两层含义。良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圆满无碍的生化本体,是天下万物之理。儒家从古到今都有着一贯的实在心态,都有着天地生生、仁者与物同体的信仰。有学者认为阳明学没有存有论,此处指的存有论其实就是宇宙生化论。如果认为阳明学没有宇宙生化论、认为良知心体包含着无的特性,那就偏离了阳明学的思想。《传习录》中揭示,阳明学从宇宙生化论、本体论,到工夫论,到境界论都是一贯的。第三章,研究分析了阳明在何种意义上借鉴了佛道的智慧。禅宗借鉴了先秦儒家的心性论成就了自己的心性论,阳明又借鉴禅宗的心性论和儒家心性论成就了自己的良知心体,并凸显了其绝对性;道家主张自然的本体论和工夫论,禅宗借鉴了道家的自然工夫论成就了自己的工夫论,阳明借鉴了道家和禅宗的工夫论成就了自己的工夫论,自然工夫挺立了良知心体的绝对性;在此基础上论文从三教融合的视角分析了《传习录》中的四句教理论。王阳明从本体、工夫和境界层面上都吸收了佛道的智慧,但是对佛老本体的吸收不是就空无的意义上来吸收。阳明借鉴的佛老本体,在于借鉴禅宗的心体理论框架,然后把儒家的纯然的良知放到心性本体里面去。也就是说,阳明的心性论和禅宗的心性论是同一套框架,但是不是同一个内容。要之阳明没有借鉴佛老的本无性空思想,没有认为良知心体有空虚的特性。阳明提出四句教,其中“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无善无恶不是借鉴了佛老心体思想的空无性,阳明所说的“无善无恶”、“不思善,不思恶”都是教学者挺立良知心体的绝对性,避免用人为的私欲杂念来干扰良知心体的流行发用。《传习录》多次说过,阳明学的工夫在于自然,顺任良知自然。所以“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意思是心体圆满,应该顺从心体自然,不要私自起一个善恶之念。第四章,王阳明借鉴佛老智慧成就了自己的良知说,从提出致良知后,我们可以从《传习录》中发现阳明思想有三个转向:第一,阳明学从囿于朱学开始超越朱学,也就是不再以朱学的理论框架和语言系统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一切思想都归于良知理论的统摄;第二,从人伦向度到天地境界,即阳明理论的向度从单纯的关注自我的道德修养转变到与天地万物一体;第三,从有意为之到良知自然,即不再刻意的省察克治或守静,而是将一切工夫归诸良知本体的自然发用。这一切的转变都依赖于阳明融会儒佛道提出的良知,融会三教智慧对于阳明思想的改变有重大的影响。阳明对于儒佛道三教的融合是儒佛道三教融合的高峰,对于儒佛道三教本身也是一种超越。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4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玉华;;顺其天性 导之以法——读王守仁《传习录》有感[J];上海教育;2007年21期
2 陈来;《遗言录》与《传习录》[J];中国文化;1994年02期
3 刘波;;重读心学经典《传习录》[J];电影艺术;2010年03期
4 杨焕亭;;主观唯心主义的修身术——评王守仁《传习录》[J];文物;1974年11期
5 彭君华;;王阳明《传习录》中“公”的意涵[J];理论界;2012年12期
6 马序;论王守仁的心物二重化世界观[J];齐鲁学刊;1991年05期
7 华建新;;《传习录》的文学价值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潘立勇;本心灵觉:良知境界的美学意义[J];中国哲学史;2005年02期
9 蔡莹;;阳明释“经”——《传习录》中以“心学”为核心的伦理批评[J];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刘瑞琳;;试析王守仁的“心”[J];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学群;;王阳明《传习录》对儒家经典的诠释[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韩为卿;推开智慧之门走进文明殿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潇;遇与言[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晓民;儒佛道三教融合视域下的《传习录》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李慧敏;《传习录》忧患意识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3 沈晨;《传习录》的四字格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4 李初生;《传习录》两个英译本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昌华;《传习录》与《圣经》道德修养思想的比较[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
本文编号:
2320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32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