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及其儒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王通及其儒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王通,字仲淹,隋末大儒,门人谥曰文中子。在他生活的时代,儒学内外交困,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于内而言,以南北经学为主的官方儒学学术弊端逐渐显现,北学陷于烦琐,南学流于玄虚,早已背离了儒学经世济民的宗旨,难堪大用。于外而言,儒学不断受到来自佛道二教的挑战,儒学一统天下的地位早已动摇,甚至一度还有被佛道二教盖过的势头。在这种情况下,王通“睹后作之违方,忧异端之害正”,慨然以儒门道统自居,担当起儒道存亡续绝的历史重任。在学术形式上,他摒弃传统经学,考察孔子作经深意,续作《六经》。在学术风格上,他继承家学,标举王道,致力于培养儒家济世之才,主张经世致用。在儒学思想上,王通对自西汉以来充斥于儒学的天人感应论进行了批判;他站在儒家立场上提出“三教可一”的观点,成为后来“援佛入儒”思想主张的先驱;而且王通儒学还率先触及了很多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所以说,王通实是汉晋经学向宋明理学过渡的关键人物,在隋唐儒学变革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王通儒学思想的研究,梳理出其儒学兼具“复古”与“开新”两大走向。“复古”即是其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开新”则是其对中唐儒学变革以及宋明理学的启示。而这两大走向都是在王通自觉的突破汉晋经学体系,构建自己的儒学体系这一基础上进行的。此外,对于王通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些问题,如:王通生年、《中说》所载王通门人弟子之疑、后人对王通的争议等,本文也用了相当篇幅进行研究;部分与前人观点相左之处,文中也已详细讲明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汉晋经学 王道 仁政 修养论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4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导论8-11
-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8-11
- 1.2.1 国内研究现状8-9
- 1.2.2 国外研究现状9-11
- 第2章 王通生平与著作11-22
- 2.1 王通生平考述11-13
- 2.2 王通《中说》考辨13-19
- 2.2.1 《中说》成书过程与版本问题14-15
- 2.2.2 《中说》所载王通门人之疑15-18
- 2.2.3 《中说》所载王通其他著作18-19
- 2.3 王氏家族简述19-22
- 第3章 王通儒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2-25
- 3.1 政治背景——官方对儒学的态度22-23
- 3.2 学术背景23-25
- 3.2.1 儒学的玄学化与佛学化23-24
- 3.2.2 南北学的融合24-25
- 第4章 王通儒学思想研究25-38
- 4.1 王通对先秦儒学的继承25-31
- 4.1.1 王道论——“尊中国”与“正帝名”25-30
- 4.1.2 仁政观——“不以天下易一民之命”30-31
- 4.2 王通对儒学的创新31-38
- 4.2.1 天人论——“三才各有主”31-33
- 4.2.2 修养论——“推诚”与“镇静”33-35
- 4.2.3 三教论——“三教可一”35-38
- 第5章 后人对王通的争议及王通儒学的影响38-49
- 5.1 后人对王通的争议探析38-47
- 5.1.1 后人对王通的态度转变38-43
- 5.1.2 后人否定王通之原因考辨43-47
- 5.2 王通儒学对后世的影响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奉林;儒学在台湾[J];世界知识;2005年19期
2 李承贵;现代背景下的儒学开展方向——百年来儒学开展方向主要论说及评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方同义;;儒学社会价值功能的历史考察和前景展望[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4 徐德莉;;论宋恕对理学的批判及其改造儒学的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彭耀光;;儒学的当代诠释——读《教化的哲学:儒学思想的一种新诠释》[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秦锋祥;;儒学的发展前景与反思[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辛鸣;;儒学与现代化同构阐幽[J];东岳论丛;1989年04期
8 杨荫楼;试论唐代儒学的复兴[J];齐鲁学刊;1990年03期
9 唐永进,王定璋;对儒学的展望[J];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01期
10 阮才书;儒学的价值观与21世纪的越南新人[J];哲学研究;199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平;;今天应当如何普及儒学[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水生;;儒学与日本现代化新论[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沈小勇;;浙江儒学的知识传统及其现代价值[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夏乃儒;;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承贵;;活在生活中的儒学[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一辑)[C];2011年
6 于作敏;;略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7 施炎平;;从“成人之道”看儒学核心理念及其价值[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丁成际;;儒学与当代日常生活伦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鞠曦;;段正元儒学思想论略及其哲学反思[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10 郭荣丽;;儒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作用[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好光邋同济大学教授 邵龙宝;全球化语境下的儒学普及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 汤一介;期待21世纪儒学有新的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马来平;儒学创新的着力点[N];联合日报;2014年
4 左岸;“百姓儒学”,,掌声之后贵在坚持[N];中国艺术报;2014年
5 成都市武侯区 何勇海;“百姓儒学”给乡村增添“道德营养”[N];中华读书报;2014年
6 林桂榛;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N];光明日报;2004年
7 刘荣芝;《儒学引论》简介[N];河南日报;2003年
8 汤拥华;儒学何以获得当代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陈多旭;教化与工夫——解读儒学的一个独特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蔡报文;儒学与现代民主[N];珠海特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雪;近三十年儒学发展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魏彩霞;全球化时代中的儒学创新[D];浙江大学;2003年
3 张鹏;北魏儒学与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4 周红;儒学宗教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朝松;儒学早期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爱玲;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与融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王宝峰;儒教社会中的独行者:李贽儒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沈尚武;叶适儒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THEO A. COPE;儒学中的“诚”及其在心理学和心理分析中的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益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与孔孟儒学实践性的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2 卢珊;儒学与西学的交融互释:严复核心观念疏解[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维娜;刘少奇儒学观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姜燕;杜维明儒学宗教观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鹏;儒学背景下北宋科学技术的发展[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韩晨;王通及其儒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7 孔霞;略论儒学在中唐时期的演进[D];山东大学;2009年
8 刘春;汉初儒学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9 黄伟;反思与回归—梁启超儒学思想的嬗变[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左康华;儒学传播实现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王通及其儒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