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物质概念
发布时间:2020-03-10 06:29
【摘要】:虽然马克思从没有明确界定过物质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哲学体系的建构中,寻找到他视野中的物质概念的真正意指。本文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出发,揭示物质概念的丰富内涵。另通过传统的物质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的对比和分析,突出马克思视野中的物质概念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当代的指导价值。首先,通过对传统教科书中物质概念的历史渊源的追溯,发现传统哲学教科书是以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为蓝本的。由于苏联教科书的物质概念深受本国当时的政治集权和计划经济的巨大影响,虽然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但却执拗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抽象教条,没有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观点和精髓,从而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次,进入马克思的语境,探讨物质概念的内涵。这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通过对这一视阈的物质概念的界定,厘清马克思的立场,确认“物质”不是抽象的物质而是具体的物质,强调马克思考察物质的目的是为了批判拜物教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具体物质的剖析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论述,是为搭建本章理论框架,促使物质概念的内涵愈加丰满。而理解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的关键在于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重要维度:实践性、历史性、现实性以及批判性。这亦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物质概念与一切一般的物质概念的本质差异。再次,对比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物质观。之所以选择卢卡奇、葛兰西以及施密特的物质观予以解读,是因为笔者认为他们的物质观比较有代表性。三人的物质观都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性,但却在不同层面具有一定局限性。青年卢卡奇强调历史概念,认为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忽视了自然界的客观性,这就奠定了他的物质观态度。随着对马克思思想的深入研究,晚年卢卡奇的物质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葛兰西虽然提出了实践哲学的概念,但囿于对人的意识和信仰的过于重视以及缺乏经济关系的系统梳理,造成了他的物质观远没有马克思的深刻。而施密特关注到物质的具体性,但却对具体物质的前提性和现实性缺乏认识。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的物质观,另一方面却没能认识到他们理论的缺陷。最后,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把握物质概念,观照中国当代的现实社会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03
本文编号:2586021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仰海峰;;商品:一个哲学的分析[J];哲学研究;2014年07期
2 王思鸿;;马克思物质概念的多维探析[J];长白学刊;2014年02期
3 王俊博;;现代性视阈下的物质概念谱系研究[J];江淮论坛;2012年06期
4 王俊博;;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研究[J];唯实;2012年Z1期
5 孙亮;;“物质概念”的误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J];江汉论坛;2009年03期
6 张之沧;;论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三种形态[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7 张尚仁;;关于哲学原理教科书几个基础性问题的质疑[J];学术研究;2006年10期
8 王南n\;;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J];哲学研究;2006年09期
9 朱兰芝;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张奎良;马克思的物质观新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红;对哲学教科书体系批判的反思[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董良杰;历史唯物主义的澄明之境[D];海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6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8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