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中和”说与理学内圣之道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4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时凯;;朱陆情谊与理学分派——对朱熹哲学范型流变的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潘富恩,徐洪兴;求“道”的境界——评张立文先生的“朱子学”研究[J];学术月刊;1995年07期
3 徐公喜;曹义昆;;朱子学与中国历史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张岱年;陈来;;朱熹哲学体系及其形成和发展[J];文献;1986年04期
5 安平;从朱熹与黑格尔哲学的对比看哲学思想体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6 徐泉海;;浅论朱熹的《补格物致知传》[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7 张晶;;朱熹诗境与“理一分殊”[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陈声柏;阳明学与朱子学关系新探[J];兰州学刊;1997年04期
9 高令印;朱子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J];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10 吴长庚,徐公喜;朱子学研究的新成果——“朱子学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功欧;黎康;;论钱穆的朱子学[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2 王守华;;朱子学在日本[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张允熠;;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照南;;论武夷文化的两座高峰[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公喜;;《朱子学提纲》与朱子学说特性[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定榔;;朱子不注《春秋》之原因蠡测[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保万;;黄iυ谥熳友е械牡匚挥牍毕譡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茹辛;;从文化观点探索朱子学术思想的影响[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朱荣元;;借鉴朱子治家智慧 构建和谐社会基础[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二)——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四——老年人与发展[C];2008年
10 高令印;;略论厦门金门的朱子文化[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熊慎端 朱燕涛;追寻“朱子之路” 体验朱子文化[N];华东旅游报;2010年
2 演讲人 朱杰人;朱子家礼的现代演绎[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王洪波;纪念朱子诞辰880周年《朱子著述宋刻集成》出版[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小草;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N];福建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本报尤溪记者站;纪念理学先贤朱子 传承千年古县文化[N];三明日报;2010年
6 鹤鸣;朱子学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N];福建日报;2000年
7 “义乌发展的文化探源”课题组 杨艳秋 执笔;南宋朱子学在义乌的传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伊品寿;朱子学术研讨会召开[N];闽北日报;2008年
9 华东师大出版社社长 朱杰人;朱子家训的普世价值[N];三明日报;2010年
10 冯会明;朱子故里 理学名区[N];上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源;朱子《易》注考源[D];浙江大学;2009年
2 高琼;生命践履与“性天通”——薛tD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冬梅;“心与理一”与“超凡入圣”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广;“理一分殊”理念下的朱熹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5 王玉强;近世日本朱子学的确立[D];吉林大学;2009年
6 闫宝明;毛奇龄与朱子学[D];南开大学;2009年
7 程水龙;《近思录》版本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尉利工;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星;朱子闽学思想渊源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勇;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延s,
本文编号:2591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9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