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朱熹“中和”说与理学内圣之道

发布时间:2020-03-20 01:46
【摘要】:作为理学集大成者,朱子哲学思想系统宏大,统摄理气,中和,性情等哲学范畴,涵盖本体论、心性论和格物致知论等内容,条理缜密,意蕴丰富。然而本文欲以中国哲学中之心、性等重要哲学范畴及其关系为切入点,针对朱子“中和”学说以及与之有关的成圣问题展开详实论述,而此成圣问题又可化解为“致中和”问题。 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诸子关乎心、性论述均有文献可查阅,但是最有影响的,能发出莫大声光的是由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发起端。然而中国心性之学有所忽略,其原因大可由“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与“罕言性命”数语获知。但是孔子所倡导的仁学就是要将以仁、礼、乐等为核心的周礼之外在约制形式内在化,即转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孔子之仁学思想欲开心性学之源的倾向。继而孟子沿此思路发展并详细阐述之,进而开出“尽心、知性、知天”的由内在性最终指向超越性的道德向路。 儒家经典文献《中庸》中关于“中和”即“已发”、“未发”思想有明确的阐释,但是和如何做涵养心体的工夫关系不大。而在宋代,这个问题又被拓展为如何具体落实“己发未发”时工夫的问题,成为理学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其中最醒目的是以二程为代表的理学家。与二程有师承渊源的朱子对“中和”的体认先后经历了丙戌和己丑两次“中和”之悟,这两次“中和”表明了朱子摆脱道南学派的心理体验模式而在哲学上体验已发未发究竟何为,以及由此引发的心性情理论体系。为此厘清心、性、情三者关系对于解读朱子哲学思想有重要意义。此外,在对“中和”思想的体认过程中,朱子也分别确立了以“居敬涵养”为特征的道德理路和以“格物致知”为特征的理性思路,从而从内在性和外在性两个维度为成圣成贤之可能奠定了基础。 关于成圣的问题势必要对成圣何以可能的问题加以解释,即性善论假设可证之可能。成圣的问题亦可化解为“致中和”的问题,而前人关乎该问题的阐述大多就“中和”而论甚至滑向内心的神秘体验;然而自朱子始,不仅从理论上加以阐述,而且亦从操作层面上给出了明确的修养方法和工夫,从而使得由心性修养以至“致中和”成为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4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时凯;;朱陆情谊与理学分派——对朱熹哲学范型流变的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潘富恩,徐洪兴;求“道”的境界——评张立文先生的“朱子学”研究[J];学术月刊;1995年07期

3 徐公喜;曹义昆;;朱子学与中国历史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张岱年;陈来;;朱熹哲学体系及其形成和发展[J];文献;1986年04期

5 安平;从朱熹与黑格尔哲学的对比看哲学思想体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6 徐泉海;;浅论朱熹的《补格物致知传》[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7 张晶;;朱熹诗境与“理一分殊”[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陈声柏;阳明学与朱子学关系新探[J];兰州学刊;1997年04期

9 高令印;朱子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J];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10 吴长庚,徐公喜;朱子学研究的新成果——“朱子学与当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功欧;黎康;;论钱穆的朱子学[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2 王守华;;朱子学在日本[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张允熠;;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马照南;;论武夷文化的两座高峰[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公喜;;《朱子学提纲》与朱子学说特性[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定榔;;朱子不注《春秋》之原因蠡测[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保万;;黄iυ谥熳友е械牡匚挥牍毕譡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茹辛;;从文化观点探索朱子学术思想的影响[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朱荣元;;借鉴朱子治家智慧 构建和谐社会基础[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二)——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四——老年人与发展[C];2008年

10 高令印;;略论厦门金门的朱子文化[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熊慎端 朱燕涛;追寻“朱子之路” 体验朱子文化[N];华东旅游报;2010年

2 演讲人 朱杰人;朱子家礼的现代演绎[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王洪波;纪念朱子诞辰880周年《朱子著述宋刻集成》出版[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小草;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N];福建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本报尤溪记者站;纪念理学先贤朱子 传承千年古县文化[N];三明日报;2010年

6 鹤鸣;朱子学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N];福建日报;2000年

7 “义乌发展的文化探源”课题组 杨艳秋 执笔;南宋朱子学在义乌的传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伊品寿;朱子学术研讨会召开[N];闽北日报;2008年

9 华东师大出版社社长 朱杰人;朱子家训的普世价值[N];三明日报;2010年

10 冯会明;朱子故里 理学名区[N];上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源;朱子《易》注考源[D];浙江大学;2009年

2 高琼;生命践履与“性天通”——薛tD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冬梅;“心与理一”与“超凡入圣”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广;“理一分殊”理念下的朱熹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5 王玉强;近世日本朱子学的确立[D];吉林大学;2009年

6 闫宝明;毛奇龄与朱子学[D];南开大学;2009年

7 程水龙;《近思录》版本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尉利工;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星;朱子闽学思想渊源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勇;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延s,

本文编号:2591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91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4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