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礼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02:23
【摘要】:我国古代社会自先秦时期实行礼制以来,“礼”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过程中,还是在国家政治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礼”在中国古代表现为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治理的规章制度,是天子与诸侯、贵族之间相互交往的行为准则;作为道德规范,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评判标准,是通往圣人之路的要求。其次,“礼”是约束着人们的言行举止的礼节规范,在封建社会时期它还是统治阶级和贵族举行各种仪礼、仪式的制度和规范。“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这一点无论是在他的政治理想,还是在他的道德伦理观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礼”产生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对神秘事物的敬畏的祭祀,这种祭祀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夏商时期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宗教祭祀仪式。到了周朝,周公开始制礼作乐,对现存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孔子非常认可周礼,以宣扬礼教为己任,并为“礼”添加了新的内容。孔子是第一个把“仁”提高到哲学高度的人,他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的仁学思想的提出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理论贡献的创新。孔子主张通过施行“仁道”来进行“复礼”,通过“仁”和“礼”的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来达到“仁”和“礼”的统一。一方面,从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礼”的角度来看,孔子认为人们在自身修养、与人交际、日常处事等方面应该学礼、知礼、有礼;另一方面,从作为政治手段、典章制度的“礼”的角度来看,孔子认为在政治治理上应该遵循“礼”的原则来治理国家。作为孔子礼学思想的最终目的——“和”,其中蕴含着孔子思想中个人修身的“和”、人际之间的“和”、政治上的“和”以及天人关系的“和”,孔子认为通过“礼”的作用能够最终实现他的社会“大同”理想。孔子生活在等级分明的社会,因此,他的礼学思想中具有明显的等级性,这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有明确了尊卑长幼、关系远近之分,才能正名分,使各个等级的人各安其位、各守其礼,才能使等级社会的社会秩序走向正轨。孔子的礼学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孔子之后,“礼”在各个历史阶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礼学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核心思想之一奠定了基础。孔子礼学思想不仅具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考价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倡的“和谐”显然与我国先秦时期孔子礼学思想的“贵和”目的是一脉相通的,而“礼”的实现也需要有“仁”作为内在的道德准则才能达到完满和谐。研究孔子的礼学思想,不仅仅是因为“礼”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让人们知礼、守礼,既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可以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变得井然有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明确要求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学习“礼”、研究“礼”、推广“礼”,对我国建设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胸怀、批判继承的态度从孔子的礼学思想中发掘出可借鉴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方针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2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振中;;孔子的礼制思想探析——以《论语》为中心[J];人文天下;2019年14期

2 卢忠仁;;孔子的“精华”与“糟粕”[J];南方论丛;2007年03期

3 邓菡彬;;孔子思想在当代的接受——从青少年学生对《论语》的一些理解说起[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3期

4 曹勇;;专家还是砖家[J];杂文选刊;2019年08期

5 杨喜明;;对孔子“仁”“礼”思想的再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18期

6 刘政源;;孔子、老子天人观概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21期

7 彭俊;;笔下心中,让学生情感“在场”——“走近孔子”读写专题述要[J];江苏教育;2017年03期

8 常青;;浅谈高中选修语文课文中孔子“仁”的思想[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年02期

9 梅庆吉;;追寻孔子的足迹——“跟着孔子去游学”项目研发纪实[J];中国教师;2017年09期

10 张晓婧;;一声喟叹 五味杂陈——浅析《论语》中“吾与点也”[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倩雯;陈静;王丽君;;浅析“天”在孔子思想中的含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张金;;论孔子思想的人民性[A];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英华;;孔子思想评述[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李奥烈;;孔子思想中的“人格”、“国格”观念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禹志云;;孔子思想中的个体人格因素和人性美[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韩敬;;关于孔子思想的评价问题[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7 沈浩然;;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孔子思想在建水[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樊泳湄;;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卢巧玲;;孔子之学与人生境界[A];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C];2015年

10 汤恩佳;;弘扬孔子思想 建设世界和平[A];和文化学刊(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历史学者 李冬君;圣人是怎样炼成的(中)[N];经济观察报;2015年

2 陈芜;他们缘何重走“孔子路”[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王冲;从孔子和微博那里找和谐[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孔子思想传入美国的渊源研究”负责人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张涛;“孔子”的“美国之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5 董倩倩 徐文辰 孙友德;“互联网+”背景下的孔子文化建设[N];中国文物报;2019年

6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孙伟;孔子的心性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7 胡印斌;虚火上升的“孔子”[N];中国青年报;2010年

8 刘佳慧;重返孔子思想的原点[N];中华读书报;2018年

9 北京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管恕 中国苏颂学术研究会 管成学;简论孔子对管子思想的传承[N];企业家日报;2016年

10 毕宝魁;孟子对孔子思想阵地的继承和坚守[N];沈阳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亲霞;先秦儒家君权思想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春;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锐;孔孟之间“性”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唐明贵;《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D];南开大学;2004年

5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裴传永;中国传统忠德观的历时性考察[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化平;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张德苏;周室衰乱与孔子救世的人性思索[D];山东大学;2006年

9 贾景峰;孔子政治思想的基础[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闯;孔子的媒介记忆传播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白玉玮;孔子君子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王昌乐;孔子之“仁”的生成根基与实现进路[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延亚妮;儒家角色伦理视角下的孔子孝道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

5 黄春春;孔子礼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6 彭媛;试析孔子理想人格[D];内蒙古大学;2019年

7 刘雨;孔子“成人”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8 谢地;从自然情感到德性示范[D];深圳大学;2018年

9 马翔;论林语堂的孔子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杨雨霞;孔子“中”的思想与汉代外交的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1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91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