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先生“四期儒学说”评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J];东南学术;2008年02期
2 韩小龙;;李泽厚美学体系质疑[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赵士林;;略论“情本体”[J];哲学动态;2011年06期
4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薛富兴;新儒家: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要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包遵信;;迈向自由王国的足印——读李泽厚《美的历程》[J];读书;1981年08期
7 黄楠森;评李泽厚同志的主体性实践哲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01期
8 黄杨;“积淀说”社会历史成因刍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王思睿 ,何家栋;为革命辨诬[J];书屋;2000年01期
10 ;李泽厚谈治学经验[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小勇;;浙江儒学的知识传统及其现代价值[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宗贤;;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儒学的人文价值[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4 张玉奇;;儒学发展简论[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5 黄克武;;论李泽厚思想的新动向 兼谈近年来对李泽厚思想的讨论[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爱民;;儒·儒家·儒学·儒术杂议[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平;;“审美代宗教”说的文化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陈良飞;“为什么我们思想界没有李泽厚了”[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李泽厚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N];文汇报;2010年
3 本报特约撰稿 萧三匝;李泽厚:改良不是投降,启蒙远未完成[N];南方周末;2010年
4 张立文;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N];光明日报;2011年
5 记者郭烁;重建儒学整体融通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高昌;儒学要从象牙之塔里解放出来[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黄锫坚;李泽厚:浮生论事[N];经济观察报;2005年
8 陈卫平;如何发掘并实现儒学的当代价值[N];解放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树伟;要惠及大众 儒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刘爱英;当代儒学发展的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2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牟方磊;李泽厚“情本体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钱善刚;本体之思与人的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余亚斐;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纪波;《礼记》与儒学意识形态的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慧芬;荀子管理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沈小勇;现代新儒家儒学现代化思想论衡[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智;李泽厚先生“四期儒学说”评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陈霞;李泽厚“情本体”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钰滢;李泽厚近二十年美学思想的变化与坚守[D];暨南大学;2013年
4 张晖;论李泽厚的“情感本体论”[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吴官振;李泽厚情本体论的现代性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6 吕佳翼;李泽厚历史本体论批判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7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金虎;儒学的形成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陆肖智;李泽厚后期美学思想的重心转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丽燕;改革开放以来的儒学“复兴”现象研究——曲阜一角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99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9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