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社会批判逻辑发展的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17-03-21 16:0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批判逻辑发展的三个阶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话语有着复杂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文本中,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论证逻辑也有明显的不同。为了清晰地梳理和辨析马克思不同手稿中批判逻辑的区别,可以从理解社会、批判社会和解放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社会的理解主要停留在经验事实和财产权的层面,关心的是工人劳动的产品被资本家占有,工人与资本家贫富两极分化这些直接可见的社会现象。马克思用自由自主的活动作为外在的伦理预设来批判现实的劳动。而走向未来社会的解放路径依赖于一个神秘的三段论历史观,没有足够证据地认定历史必然从异化状态走向扬弃异化的理想社会。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彻底抛弃了从前的人本主义异化史观,从现实的物质生产的历史来理解当下的社会,并且认识到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但还没有澄清矛盾的具体内容,因而也无法说明解放的具体路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社会的批判主要依靠分工的线索,认为资产阶级社会的交往关系会让生产力获得片面的发展。十年后,马克思经过长期的经济学研究,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来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按照《导言》中提出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货币章”的内容只是针对某一些相对抽象而简单的关系,而没有考虑生产过程、生产的内部结构等要素,这些要素是在“资本章”才引入的。“货币章”讨论的是抽象的商品、货币关系,“资本章”的研究对象才是更为具体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货币章”首先论证了商品必然发展为货币,而商品与货币一旦同时存在就必然会引起经济上的矛盾。另一方面,在商品与货币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中,普遍交换就会成为每个人的生存条件,人们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以交换价值、以货币为目的从事生产活动。与从前直接的人身依附关系相比,这样以货币为中介的相互依赖关系并没有更加独立,只是人们受支配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事物化的关系成为支配每一个人的社会权力。“货币章”是没有引入生产关系的对抽象的商品货币关系的分析,“资本章”才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马克思以资本概念为主导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强调资本不是实物,而是理解为关系和过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就在资本的运动过程的叙述中表达出来,包括资本如何在与劳动的交换过程中巧妙地完成对工人的剥削,论证形式上不再是外在的伦理批判。同时,马克思认为资本运动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内在的限制与界限,例如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主要来源,从而劳动时间也不再是财富的尺度,这就动摇了价值规律这个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础,由此资本主导的经济关系就会走向自我毁灭。
【关键词】:马克思 社会批判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异化 事物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091.91;B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社会批判话语的逻辑分析方法9-11
  • 第一章 复归本真的异化史观与价值悬设的伦理批判11-19
  • 第一节 青年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的支援背景11-13
  • 第二节 劳动异化理论中的事实指认与价值批判13-15
  • 第三节 黑格尔方法下的两重历史观15-16
  • 第四节 薄弱的经济学基础对社会批判逻辑的制约16-18
  • 小结18-19
  • 第二章 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历史运动与分工为主线的外在批判19-31
  • 第一节 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大转变19-21
  • 第二节 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21-23
  • 第三节 分工是迄今为止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23-24
  • 第四节 由分工展开的价值批判24-25
  • 第五节 异化批判逻辑的辨析25-28
  • 第六节 纯粹经验层面的经济学理解无法引出内在的批判28-29
  • 小结29-31
  • 第三章 资本自身的运动及其界限与每一个人的发展与解放31-57
  • 第一节 《伦敦笔记》中取得的初步进展31-32
  • 第二节 “货币章”与“资本章”的关系: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式32-33
  • 第三节 抽象层面的商品、货币关系33-40
  • 一、商品必然发展为货币33-34
  • 二、商品与货币并存引起的矛盾34-35
  • 三、普遍交换成为每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35-36
  • 四、事物化的关系成为支配每个人的社会权力36-38
  • 五、“货币章”中的三条批判线索38-40
  • 第四节 资本:一个具体的过程40-49
  • 一、理解资本的三个层次:实物、关系与过程40-41
  • 二、资本与劳动交换的两个不同的过程41-43
  • 三、剩余劳动成为工人的普遍需要43
  • 四、资本增殖既是欲望也是需求43-44
  • 五、资本家无偿获得旧使用价值的保存44-46
  • 六、占有他人过去的劳动成为重新占有他人劳动的条件46-47
  • 七、以事物为依赖的社会应该被超越47-49
  • 第五节 资本运动的界限与每一个人的解放49-57
  • 一、三大社会形态与异化史观的区别49-50
  • 二、资本增殖的自我界限50-52
  • 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与资本的内在矛盾52-53
  • 四、机器大工业是个人自由时间的物质基础53-54
  • 五、超越事物化的社会关系何以可能54-57
  • 结语57-63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一兵;;再论马克思的历史现象学批判——客观的“事物化”颠倒与主观的“物化”错认[J];哲学研究;2014年07期

2 孙乐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马克思经济哲学问题的新突破[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孙乐强;;自治主义的大众哲学与伦理主义的主体政治学——对奈格里关于马克思“机器论片断”当代阐释的批判性反思[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唐正东;;非物质劳动与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基于对哈特、奈格里观点的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5 唐正东;;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哲学意义——以马克思的“伦敦笔记”为例[J];哲学研究;2006年12期

6 邓晓芒;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7 侯才;费尔巴哈“类”概念新析[J];长白学刊;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一兵;;Versachlichung:物象化还是事物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批判逻辑发展的三个阶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59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3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