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韩非子》中的“名”

发布时间:2020-03-31 06:08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战国中晚期对于“名”这一概念的认识情况,通过对战国中晚期形成的典籍《韩非子》中“名”概念的梳理与研究,从总体上概括“名”在先秦哲学、社会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梳理了《韩非子》之前诸子学说中影响较大的几种关于“名”的学说。包括孔子的“正名”说,《荀子·正名》篇对孔子的继承与发展,“名”在老子学说中起到的介于“无”和“有”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由此生发出的道法、法治和法术思想,以及名家与别墨的“名辩之学”在战国诸子学说中所处的地位等。 参照《韩非子》之前诸子关于“名”的论述,以及《韩非子》之前几种“名”的分类法,本文将《韩非子》中的“名”分为了命物、毁誉、名位、参验、法令五种类型。指出命物之名起到界定范围、使某个实体能够被人们所感知与认识的作用,而毁誉之名指对某事物所进行的价值评判。通过对事物的认知和评判,便可以通过名位、参验、法令等具体的方法来规范并治理它。而命物是“名”的基本用法,其余四种用法都必须先建立在命物的基础上。 《韩非子》所言的“形名参验之术”在实质上是一门对事物加以区别分类的学问。过于拔高“形名参验”的地位造成了法术政治的不稳定性以及对使用法术者自身的威胁。因此汉代之后逐渐在《韩非子》所言之“名”(以形名参验为主干的治国之术)的基础上加强了礼制的内容,并由此建立了得以维系中国文化传统两千年不衰的,以“名分大义”为伦理支撑、以“形名参验”为政治内核的社会文化、政治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增田;《黄老帛书》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郭梨华;《经法》中“形—名”思想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3 苟东锋;;近代中国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以孔子正名思想研究为中心[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4 朱志凯;论孔子逻辑思想在先秦逻辑史上的地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5 杨韩生;儒家名家法家与老子的名论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6 张长明,曾祥云;从符号学的观点看《尹文子》的名学[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7 罗仲祥;;《解老》、《喻老》的法家思想[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李学勤;;《管子·心术》等篇的再考察[J];管子学刊;1991年01期

9 张增田;“道”何以“生法”——关于《黄老帛书》“道生法”命题的追问[J];管子学刊;2004年02期

10 景红;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J];管子学刊;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学凯;;道德、伦理、政治的合而为一——孔子正名主张的思想意义[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汲广林;《管子》道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小雷;法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D];西北大学;1997年

3 李笑岩;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柴永昌;韩非子“术论”及其渊源考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8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08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