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虚拟实践对人发展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4-19 09:23
【摘要】: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它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它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人是在实践中向前发展的。虚拟实践是人类崭新的实践形态,它为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全新的诠释。 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虚拟实践作为切入点,首先对虚拟实践的内涵、特征和结构做了深入的探讨,从而进一步论述了虚拟实践是人类崭新的实践形态。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进行实践活动,虚拟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增强,必然会导致虚拟实践活动的产生。在人的虚拟实践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虚拟实践在人类实践活动历史上具有重要变革意义。它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虚拟实践本身就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从虚拟思维到人的虚拟实践是人的超越性活动的凸显。虚拟实践活动是人类利用符号化和数字化中介超越现实的感性活动,是人的虚拟思维活动超越性在虚拟空间里的感性实现。超越性是人的内在的本质,人的实践活动普遍具有虚拟的特性,具有虚拟性的实践也普遍存在着。 虚拟实践提升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虚拟实践活动提升了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发展是如何在现实上表征的呢?人的发展包括类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两个方面,本文首先从虚拟实践活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改变了人类的劳动方式和手段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虚拟实践促进了类整体的发展。接下来从虚拟实践促进人的个性、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等方面来论述虚拟实践促进了个体的发展。我们知道类整体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人类整体在获得极大的发展的同时,个体的发展却产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必将走向自由自觉的自由王国,在这个王国里类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是和谐一致的。正是虚拟实践迈出了人的类整体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初步和谐的第一步,因此我们相信虚拟实践必将更大的促进类整体和个体的和谐一致的发展。但是虚拟实践是一把双刃剑,在其促进人类整体和个体和谐一致发展的同时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的虚拟实践活动中信息的庞大使人类被信息所异化;虚拟实践活动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但是人们的身份和角色都被各种符号、编码和图像所代替,人由此对数码产生极强的依赖性;分化为“真我和网我”是人的虚拟实践活动的结果,这就导致个体自我认同的危机;在虚拟实践活动中,人的机体能力被工具代替后,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削弱,虚拟实践隐含着理性被弱化的危险。因此我们说虚拟实践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极大的挑战。但是我们要勇于面对挑战,必须坚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勇敢而充满智慧地迎接这种挑战。在尽可能的人文关怀和既有道德原则和法律规范的指导下,警惕并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虚拟实践活动可能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翔;;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田佑中;论虚拟实践——一种社会实践范畴的反思[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张明仓;虚拟形态:从虚拟思维到虚拟实践[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周甄武,余洁平;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章铸,吴志坚;论虚拟实践──对赛博空间主客体关系的哲学探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贾英健;论马克思的个性自由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郑永廷,石书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01期

8 寇鸿顺;;试论网络时代人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J];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高兆明;网络社会中的自我认同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陈媛;论人的类发展与个体发展[J];学术论坛;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秀峰;网络时代与人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2 杨军;虚拟哲学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闵清;虚拟实践与人的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3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3196.html

上一篇:整体与回忆  
下一篇:《乐记》心性论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5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