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释《论语》之“学”

发布时间:2020-04-21 06:42
【摘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关于“学”的文本概念和历代注释的梳理,以及与其他重要概念如“思”、“教”的对比关系描述中,勾勒出“学”作为核心概念在儒学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并就《论语》中“学”的内涵进一步探讨儒士如何完成由凡即圣,从而悟道的超越过程。 在结构叙述上,本文对《论语》中“学”的概念在儒学中的涵义进行整体呈现。本文整理了《论语》中所有涉及到“学”的字句及相关的章节,根据上下文和章节之间的意蕴关联归类,明晰《论语》文本自身对“学”的概念界定。此外,还收集了汉代至清代著名学者对《论语》中“学”字及相关章节的重要注解。从文本和儒家学派的阐释中,讨论“学”与其他相关重要概念的互释、承接关系,展示出《论语》之“学”的语源义、文本义,.并凸显出它的义理。 在前半段的论述基础上,本文深入挖掘“学”的意味在儒学中的作用。儒学作为体道的经世学说而倚重于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的内外兼修,《论语》之“学”亦是以生命体悟为中心而进行延展,是一个个体生命不断完成内在超越,近于道的过程。孔子被尊为圣人,是因为在世人看来他完成了此过程。而由人到圣,儒家给出的路径是“学”。在“学”的内容上,在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学“礼”是第一要务,“不学礼,无以立”。儒学要求“克己复礼”,“礼”代表着人文世界的秩序,也是“道”在现世的具体体现。在“学”的过程中,学礼成德以至仁,至仁故几于道,完成儒士的学成之路。 如上所叙,儒家思想的重点是落在践仁体道的道德实践上,“学”就是其中的中心环节,通过“下学而上达”,使性命天道相贯通。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2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尚继武;;古代小说虚实观探源——兼论唐前小说虚实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詹向红;;“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黄勇;;道德动机的两种观念:孔孟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严寿澄;;儒道二家思想与价值多元论[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6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罗江文;;从《论语》等先秦典籍看儒家诚信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5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5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