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理性”概念研究
本文关键词:梁漱溟“理性”概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梁漱溟一生致力于两个问题的思考,即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而他最终给出的解答正凝结于他对“理性”一词的诠释。他认为中国为理性之国,并曾以此为题写过一本专著,此书由于各种原因虽未公开发表,所幸的是被后人所整理《梁漱溟全集》收录其中,另外他还在其后期的各种著作中以“理性”来解释中国独有的国家特征。他把中西文化的差异总结为“理性”与“理智”不同,中国文化走的是“理性”之路,而西方文化所走的是“理智”之路,所谓“理性”,梁漱溟将其解释为“情理”,而“理智”梁漱溟则解释为“物理”,他认为中西文化不存在高下之分,只是发展路向不同。对于人生问题,梁漱溟则认为“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理性”的人生是一任直觉,随感而应的,是充满温情和趣味,尽可能少的去计算得失成败的,是无所为而为的奋发和强勇。人生无所谓目的,只是为奋斗而奋斗,人只需要成就自我,提高德性修养,自然可以屹立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并立为三。人之所以可以超越天地之间万物与天地并立,还在于人有着独具的创造能力,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创造。梁漱溟不仅是个思想者,还是个实践者,他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使他投入到乡村建设实践中,他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施,去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别于西方的一条现代化之路。他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正凝结于他一生的生命体验之中,他的整个人生历程跟他的思想历程完全一致,他总是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去过什么样的生活,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自己的人生哲学。尽管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并不成功,其一生命运也是跌宕起伏,然而,他对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探索至今仍然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他用自己生命所阐释的中国文化和人生哲学给后人无限启迪。
【关键词】:梁漱溟 理性 理智 中国 人生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第一节 选题说明7-8
- 第二节 研究状况8-11
- 第一章“理性”概念的探析11-17
- 第一节 从“直觉”到“理性”11-14
- 第二节 区分“理性”与“理智”14-17
- 第二章 中国为“理性”之国17-27
- 第一节 科学、民主与中国17-19
- 第二节 宗教与中国19-22
- 第三节 伦理本位与职业分途22-24
- 第四节 中国之未来24-27
- 第三章“理性”的生活27-33
- 第一节 无所为而奋发27-29
- 第二节 道德与人生29-31
- 第三节 人生的意义31-33
- 结语33-35
- 参考文献35-37
- 后记3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董龙昌;;论新理学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秦淮;;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勤,朱超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5 陶新勇;;论唯物辩证法与人生实践关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李新东;;郁达夫与玄镇健的小说创作的时代特征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高钤;李亚娟;;浅谈儒家文化圈内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以足文化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8 许琼琦;;胡风启蒙主义立场的困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9 赵星晨;;沉沦的选择——“他”的人物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10 沈寂;;五四运动前皖人与北京大学——兼论陈独秀的革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2 吕云飞;张光辉;苗磊;;“乡村教育”运动思潮原因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刘建国;;建国后党的指导思想是否有民粹主义影响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苏刚;;瞿秋白文化思想的内涵及其成因[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5 朱宗震;;民盟从筹建到1947年解散的历史定位[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王智;;1966—1978年中国党、政府与社会的结构关联:离散与畸变[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人求;;文化实践与文化重构——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文化哲学阐释[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9 邹华斌;;毛泽东与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10 周振刚;;李大钊“阶级竞争”话语的机理和蕴意[A];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选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桂家友;中国城乡公民权利平等化问题研究(1949-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磊;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毛泽东与梁漱溟农民观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孙丽;交流与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山河;钱穆的朱子哲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金花;启蒙与革命的合力之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宇;试论梁漱溟对伍庸伯《大学》解的阐扬[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梁漱溟“理性”概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