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道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18:13
【摘要】:《周易》是大道之源,群经之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几乎每次学术史上的重大演进都由解《易》、演《易》开其先河,对《周易》诠释的重大发展,则推动着学术研究论域、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拓宽与进步。《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其哲学思想主要是由《易传》来阐释发挥出来的;而“道论”是《易传》哲学思想的核心,对道论的分析和研究,,是我们理解《易传》进而理解《周易》所不可或缺的。 本文分从四个部分对《易传》“道”论进行了系统剖析。《易传》道论形成的理论渊源是从原始宗教就开始酝酿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天道与性命相贯通的思想。《易传》在解释《周易》时借助阴阳思想来发挥义理,形成了天地人三才相贯通的道论系统。《易传》所论“道”是通过阴阳观念来阐释的,道与阴阳是体与用的关系;由于《周易》性质的特殊性,象数与义理代表着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两个视角维度,在具体诠释过程中,《易传》分别从义理层面、象数层面剖析了阴阳与“道”的关系。本文认为,《易传》整个道论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道通过阴阳乾坤下贯到万物和人;二是人仰观俯察,崇德广业,圣人成能以上达于道与天地叁。就前者来看,道通过阴阳乾坤生物是一纵贯的实生,天地之道的主要内容就是生生,此生生之道由乾坤配合来完成,通过太极两仪的过程,有元亨利贞四个阶段,有其内在理则和秩序,遵从简易、不易和变易的原则。就后者来看,人道继善成性,崇德广业,推天道以明人事,效乾法坤,崇德广业,裁成万物,辅相天地之宜,以臻圣人合德、天人合一之境。天地之道中有人道之模范,人道中有天地之道之真谛。合二者而言之,《易》道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密切融合而不可分的,天地之道中透显仁善之德,人道中贯注着天地之道,天地之道下贯于人而为自己的性命,天地人相契无间,融通无碍,这是与孔子“践仁知天”,孟子“尽性知性知天”相合的,也与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相通,由此可以断定《易传》是属于儒家的作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21
本文编号:2636797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载光;;战国时代阴阳五行理论的发展和演变[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2 赵俪生;《易·系辞传》内容之剖析[J];东岳论丛;1991年05期
3 赵载光;两种互补的天道观——《易传》与《老子》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全栽成;;关于《易传》中道德本体论的考察[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徐克谦;论《易传》和《老子》基本思想体系的一致[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6 任俊华;《系辞》的儒家思想新论[J];孔子研究;2001年02期
7 高新民;;《易传》“道”范畴的逻辑考察[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庞朴;“一阴一阳”解[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新春,刘光本;《易传》“人文化成”的价值理想[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龚建平;郭店简与《礼记》二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本文编号:2636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