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高尔吉亚篇》中的德福一致观探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14:06
【摘要】:《高尔吉亚篇》看似是在讨论修辞学的问题,实则隐藏着另外一条问题主线,即道德与幸福关系的问题线索。借助修辞学的讨论,引出道德和幸福的关系是苏格拉底此篇对话的主要目的。正是由于这篇对话涉及苏格拉底的伦理观,它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苏格拉底对道德和幸福的关系的看法是:一个人是否道德是影响其是否幸福的关键因素,有道德的人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即越道德的人越能获得幸福。真正的幸福不仅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方面的好,也指灵魂的好,且后者更为重要。因为人作为一个现实的存在,虽然身体的健康和物质的保障是必须的,不过灵魂则是统领身体和物质的核心因素。在生活中灵魂带有不可视性,无法用科学证明其存在,但苏格拉底借助言语逻辑帮助人们认识灵魂的不朽性,灵魂不朽说保障了人死之后并不是一切都烟消云散,不道德的行为可能会让人获得一时之利,却给灵魂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相当于一个人在生平中的所作所为会印刻在灵魂的性质上,影响灵魂的后续发展。可见身体、财富等只能在人生存的几十年光景中发挥作用,但是在走向死亡的那一刻,在灵魂摆脱身体之后,与身体和物质相比,灵魂的性质是唯一能发挥作用的。正因如此,苏格拉底借助灵魂不朽的观点促使人们考虑死后的境遇,并在行动中慎重思考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灵魂不朽是苏格拉底论证道德和幸福关系的现实保障,保障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道德的行为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既然人的幸福不仅取决于现实生活,还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魂的性质,且人们把对自身好作为一切行为的目的,那么人们在行动时不仅要对作为存在的身体好,还要对最根本的灵魂好。灵魂不可见却以人的形式存在,会间接地受到现实中种种客体的影响,反过来各种事物作为它们自身的主体,以人的面目存在的灵魂又是被影响的客体。灵魂之“我”作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存在,决定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如关系——有什么样的主体就有什么样的客体,有什么样的客体就有什么样的主体。所以灵魂的好能带来现实环境的好,环境的好也能成就一个好的灵魂,也就是说道德与幸福是统一的。主客一如观作为一种理论保障,从理论层面证明了做有道德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灵魂不朽观证明灵魂存在且永恒,主客一如观保障道德是灵魂的和谐状态,灵魂的和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持续深远的幸福,道德的生活让我们的灵魂更加和谐。如果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处在只顾身体不顾灵魂的本末倒置的情况中,将个人最终的幸福感仅建立在身体的愉悦之上,却没有顾及人存在的根本(灵魂)的需要,人们这样获得的幸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能不被欲望占据,遵从灵魂最本真的要求,是让灵魂处于和谐状态的最好方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是对灵魂真正意义上的好。越道德对灵魂越好,越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502.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友辉;罗斯年;;不自制与希腊伦理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2 石晓红;;柏拉图的幸福观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年19期

3 孔祥润;;论苏格拉底的幸福观——以《申辩篇》为中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韩跃红;;道德与幸福关系的历史与现实[J];思想战线;2014年03期

5 先刚;;柏拉图与“智慧”[J];学术月刊;2014年02期

6 潘一禾;;与公职人员讨论正义和幸福——柏拉图《高尔吉亚篇》阐释[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李向利;;剌达曼堤斯的审判——《高尔吉亚》灵魂审判神话中的哲学与政治[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田道敏;;论柏拉图《高尔吉亚篇》的实践哲学维度——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观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王江伟;;幸福:修辞抑或正义——解读《高尔吉亚篇》[J];道德与文明;2013年03期

10 朱清华;;再论柏拉图的正义与幸福[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国琴;道德与幸福[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吴新民;柏拉图的惩罚理论[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丽婷;古希腊灵魂轮回思想研究(公元前8-前4世纪)[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段小洁;柏拉图的灵魂观及其现代意蕴[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葛欢;《理想国》中的双重正义观及其意义[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苏福金;《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七的不能自制与苏格拉底疑难[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温利民;柏拉图的灵魂观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7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37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