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承见天心,归宗性地—罗近溪心性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17:09
【摘要】:作为阳明后学之一的罗近溪,在继承了阳明的良知学说和知行合一的学术要旨前提下,以发挥孔孟宗旨为己任,以博观约取之精神在日用伦常中作“心性”之学问。一方面“承见天心”,以最基本的“赤子之心”、“童子捧茶却是道”等平常之语为载体,通达天德、践履心性,以天心统率性地之践履,避免了积极用世者走向“情识而肆”的路径,另一方面“归宗性地”,从“孝弟慈”、“性无善无不善”等日用处着手,合形色与天性为一体,以性地优先作为天道落实的保障,有效防范了分解义理者落入“空泛虚玄”的深谷。从此超洁与猖狂消融,虚玄与情识无碍,浑伦通透却又简单直截,将形上的心体追求融入经验践履,使得本体富有生机。在行走坐卧中完成了本体的自我呈现,使得日用平常更有理论价值,并最终将“做个好人”作为目标,以追索“成人成圣”的“不叹息”事作为纵横一生的唯一主题。从学统的继承来看,对于阳明“致良知”思想的理解、对于心斋躬行践履和“格物”思想的把握、对于泰州一门“孝悌”家风的发扬,共同构成了近溪“心性”思想乃至其整个学术脉络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之上,近溪以“吊诡的工夫”承当了义理分解尽头破除光景的问题,这是泰州王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的应有之结果,也是近溪之于整个阳明学体系的必然之承当。在科技日益发达、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对于罗近溪“心性”思想的研究和解读,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体悟明代心学脉络的发展,促进现代化背景下新心学乃至新儒学的创新和进步,更能够以此为依托,重新理解儒学对于现实社会中“人”的生命关怀,挺立儒学经典背后“人”的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24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光明;;罗近溪与禅[J];法音;2019年05期

2 张再林;;以“家”为归——罗近溪哲学主旨探微[J];河北学刊;2013年05期

3 孙萍;;浅析罗近溪的良知说[J];齐鲁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4 孙金城;邓民波;;“赤子之心”与“童心”之比较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8期

5 周群;;袁中郎推敬罗近溪的动因探微——兼论王龙溪、罗近溪思想异同[J];人文论丛;2004年00期

6 季芳桐;论罗近溪仁学思想与道德修养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程海霞;;罗近溪著作关联之初厘定[J];中国哲学史;2016年04期

8 蔡世昌;;罗近溪的“格物”说——从“格物”之悟谈起[J];中国哲学史;2006年02期

9 阮春晖;章启辉;;论罗近溪“不学不虑”之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陈立胜;;“身不自身:”罗近溪身体论发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柱才;;罗近溪《盱坛直诠》及其思想(提纲)[A];全国纪念罗汝芳诞辰5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徐春林;;罗近溪在宋明理学和儒学史上的地位(提纲)——兼及对罗近溪研究的未来展望[A];全国纪念罗汝芳诞辰5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马晓英;;明儒罗近溪的乡约思想与实践[A];全国纪念罗汝芳诞辰5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4 陆永胜;;罗近溪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省察(提要)[A];全国纪念罗汝芳诞辰5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阮春晖;阳明后学现成良知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浩;承见天心,,归宗性地—罗近溪心性思想研究[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8年

2 孙金城;罗近溪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杨奇凡;罗近溪生命之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7年

4 李可明;罗近溪“良知良能”思想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3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43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0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