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哲学“感”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5:01
【摘要】:著名现代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感应是中国自然主义的根本观念”,当代,也有很多学者重视“感”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例如贡华南在他的《从“感”看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就提出“中国文化甚至是一种感文化”。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阐释“感”范畴在张载哲学里的意义和地位,试图论证:“感”是张载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张载的思想体系中,“感”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将其它的概念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解释“感”的意义和追溯“感”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渊源。“感”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意义。就哲学角度而言,本文主要从感动、感应、感应而生等方面进行解释。“感“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本文主要从思想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从原始时期的天神崇拜、天帝观念所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周易》丰富的“感”思想,汉唐时期的天人感应思想各阶段进行考察。然后,对“感”的种类进行了简要的区分。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写张载论“感”的背景以及张载对“感”的具体论述,张载从“感”的条件、动力、过程、结果对“感”这一范畴进行论述。他认为至静无感,感须有物,感的结果是“通”,通则无碍,“感而后通’为张载论述圣人能通达天人做好了铺垫。本文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论述“感”与张载哲学的其它范畴的关系从而证明“感”在张载哲学中的枢纽地位。首先从本体与生成的角度探讨“虚”、“气”、“感”的关系,气有阴阳,屈伸相感无穷,本体的太虚之气因为相感而生成无穷万物。接着讨论“性”与“感”的关系,“性”的意义的扩充是张载哲学有开创意义的举动,性者万物一源,又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因此性兼具形上和形下两义,“性”范畴体用合一。“感者性之神,性者感之体。”说明“性”与“感”存在密切关系,合(?)不测为神,“感”是“性”合两为一原因,性是感的本体。最后落脚到儒家的终极目的,讨论圣人用感,圣人能感外物、感人心,圣人因感而通天人,最终导向天人合一。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44.4
本文编号:2645420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张载“感通”论研究——以张载“天人合一”之学为背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张刚;;张载之学与佛学[J];船山学刊;2007年02期
3 韩星;;张载“和”哲学论纲[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丁为祥;张载太虚三解[J];孔子研究;2002年06期
5 林卡;从周、张二子看理学对道家的汲取[J];孔子研究;1988年03期
6 柳东华;;张载的变化观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张忠;高道才;;《周易》感应思想初探[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腾复;中国天人哲学的早期发生历程[J];人文杂志;1990年05期
9 曾振宇;张载气论哲学论纲[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郭齐勇;论牟宗三“两层存有论”的道德形上学[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英;气与感——张载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5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4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