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6:10
【摘要】:本文试图说明孟子的道德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美德伦理学的学说;这种美德伦理学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的美德伦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 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以人的“四端之心”,主要是人的“恻隐之心”为立论依据,主张人们的价值评价和道德原则都来自于人与生俱有的天然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情感主义美德规范评价体系;按照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一个行为是道德的,当且仅当该行为体现了行为者的仁爱之心或美德(即仁义礼智“四德”);由于体现美德的道德行为归根结底源自人类的情感,因此,教育人们自觉遵守体现美德的行为规范的主要手段是“反求诸己”或“反求诸心”,即通过内心的反省,发现并保护“恻隐之心”等善的根苗,并进而培养浩然之气。 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奠定了后来儒家道德哲学的基本框架和发展主线,认真研究孟子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后来儒家道德哲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与当代西方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极其相近,但提出的时间却要早二千多年,他揭示了伦理道德的某种情感主义的本质特征,对于西方重理性而轻情感的主流的哲学传统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弥补。重新研究和认识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即有成效的道德教育必须从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美好品质入手,从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入手,因为按照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人们的道德行为都是源自人们的“恻隐之心”和仁爱之心,对于个体来说,最有效的手段不是外在律令式的教育,而是向内“反求诸己”的“思”与“养”。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思想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92;B222.5
本文编号:2652553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2-092;B2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詹世友;;孟子道德学说的美德伦理特征及其现代省思[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2 李义天;;道德心理:美德伦理学的反思与诉求[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3 陈真;;当代西方规范美德伦理学研究近况[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俞世伟;论“规范-德性-德行”动态伦理道德体系的实践价值[J];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5 李华忠;;儒家心性伦理视阈下的“道德选择”论略[J];学术交流;2011年01期
6 李义天;;斯洛特的美德伦理学及其心理学预设[J];伦理学研究;2009年03期
7 贾新奇;;美国道德心理学发展状况管窥[J];伦理学研究;2011年05期
8 陈真;;事实与价值之间——论史蒂文森的情感表达主义[J];哲学研究;2011年06期
9 邵显侠;;论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J];中国哲学史;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2652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5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