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超越内外之分—反驳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内在论与外在论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18 11:12
【摘要】:分析哲学中的内在论外在论之争论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这一论战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关系也引发了部分学者的关注:胡塞尔现象学应属于内在论的立场还是外在论的立场?我的观点是,内在论与外在论之争论的前提,即“内外之分”并不适用于胡塞尔现象学,我们应当在现象学态度下重新思考这一区分。本文的第一章先简单介绍了内在论外在论之争的背景,进而对几位学者的观点做一综述。第二章围绕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向相关项(noema)概念,介绍了一种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弗雷格式的内在论解读,这种解读的核心观点是:意向相关项是一内涵性实体,它作为一中介为意识内容提供对对象的指向性。这一章将对意向相关项与意义、对象、内容、可规定的X的定义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展开讨论,并最终论证应当将意向相关项理解为现象学还原之后的对象,而非内涵性实体,进而对这样一种内在论解读进行了批判。第三章讨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笛卡尔式内在论解读。这种解读的核心思想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在超越论现象学转向之后,抛弃了外在实在的对象和世界,转而专注于意识内部的内容进行研究,并且仅仅依靠这一内容来决定意向性的指向。我首先列举了一些学者将胡塞尔的悬搁和现象学还原理解为一种方法论唯我论的观点,然后对现象学还原的笛卡尔式道路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一方面力图避免将之理解为回到笛卡尔式的孤立心灵,另一方面也指出这一种对现象学还原的陈述策略的失当之处。在现象学还原从“空无”的纯粹意识扩展到超越论经验领域之后,我论证了对意识“内容”的研究并非内在论。第四章展示了 A.D.史密斯与汉斯伯格之间的争论。A.D.史密斯认为胡塞尔现象学是析取论外在论,因为二者都强调知觉与幻觉的在种类上的不同,如果对象是实在的,则它对应的经验连续统就是知觉,反之就是幻觉。汉斯伯格认为,A.D.史密斯对经验连续统的一致性,可规定的X以及它与经验连续统的关系理解错了,A.D.史密斯的论证仿佛认为一个外在实在对象是预先被给予经验连续统从而规定其一致性的。我对二人的论争进行了辨析。继而讨论了塞尔对孪生地球思想实验的反驳,胡塞尔版本的孪生地球思想实验以及文哲给出的思想实验。我论证了动机引发和视域对于意向性的重要性,认为视域构成了一切显现的基础,我们最多能够在相对于实项内容的意义上承认外在性,但在视域的意义上则没有外在可言。总之,现象学态度是原则上反对关于意向性的内外之分的。从现象学还原的立场上看,自然态度下心灵与世界之间的区分本身也是由超越论经验领域构造的。所以,胡塞尔现象学既非内在论也非外在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516.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的自然主义批判及其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2 邓晓芒;胡塞尔现象学导引[J];中州学刊;1996年06期

3 汪胤;对胡塞尔现象学中无形式本质学说的理解[J];浙江学刊;1995年02期

4 许凯;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和方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5 尚杰;胡塞尔现象学: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J];中州学刊;1989年03期

6 张云涛,任贤兵;胡塞尔现象学视域下的批判哲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罗克汀;;论胡塞尔现象学的根本观点[J];学术研究;1981年03期

8 葛勇义;;“客观性”问题及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之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J];创新;2017年04期

9 李俊;;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识分析理论梳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10 李岱巍;;胡塞尔现象学的构造概念[J];黑河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丁耘;;胡塞尔现象学的转型意义及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联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2 崔光辉;;认之为真——论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及其心理学意蕴[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历史哲学的意义[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石福祁;;浅析胡塞尔现象学对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影响[A];外国哲学(第23辑)[C];2012年

5 王志勤;;面向翻译实事本身——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6 朱连增;;“反思”的观念[A];哲学与当代精神理论研讨会暨2013年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生态哲学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李婉莉;;存在、现象与理性——“纪念熊伟(1911-1994)诞辰100周年现象学研讨会暨第十六届中国现象学年会”会议综述[A];外国哲学(第23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张彤;胡塞尔现象学主张“回到实事本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胡塞尔现象学是否“没有‘概念’与‘感觉’‘分裂’的余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王昊宁;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伦理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4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杜海燕;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哲学实践[N];文艺报;2018年

5 浙江大学哲学系 王俊;胡塞尔现象学的生活哲学面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6 扎拉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胡塞尔现象学是否“不需要‘否定’这个中介环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哲科;哲学所举办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邓晓芒;学术评议要有分寸[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慧元;一种“纯粹”的经验如何可能?—胡塞尔现象学经验问题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陈鑫;两种思想视域中的意识与对象问题[D];西北大学;2013年

3 张志国;审美的观念——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超越内外之分—反驳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内在论与外在论解读[D];南京大学;2018年

2 徐县中;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3 夏廷文;胡塞尔现象学对相对主义的批判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4 张益宁;“胡塞尔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宋羿;胡塞尔现象学对美学研究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杨杰;胡塞尔现象学视域下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7 林定忠;胡塞尔现象学与审美主客体关系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汤冰;论广松涉与胡塞尔现象学理论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D];南京大学;2015年

9 王洪臣;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视域”概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晓初;想象与回忆—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想象概念初探[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9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69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