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19 15:16
【摘要】:“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墨学在2000多年的流传中出现过“中绝”,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并以多样化的形式影响着中国社会。 本文开篇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简要阐述了墨子“兼爱”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出墨家思想来源于“夏礼”和儒家。接着是对墨家“兼爱”思想的提出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兼爱”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正是因为墨子师从儒家,所以本章的最后一节,将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进行比较,分析出儒家的仁爱在理论上存在悖论,而“兼爱”能够克服儒家“仁爱”的悖论。 第二章,主要分析“兼爱”思想的特点。“兼爱”思想具有交互性,平等性和空想性。在伦理层面上,墨家的“兼爱”思想更具道德高度。“兼爱”平等性的特点也是相对于儒家的“爱有差等”,这种平等性也注定“兼爱”思想具有理论上的完美和实践上缺陷,进而推出“兼爱”具有空想性。作为核心范畴的“兼爱”已具空想性,已然会影响整个墨家思想的传播,从墨家“兼爱”思想的空想性,进一步分析出墨学衰微的原因,即“兼爱”思想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以及进入汉武帝时代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文化政策的影响,加之墨学本身缺乏调节机制,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渐渐衰微,这些就是墨学衰微的主客观原因。 第三章,墨子“兼爱”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墨学曾一度衰落,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在历史发展中对道教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进入清朝后期,由于先贤们的努力,墨学在近代得到了复兴和发展。“兼爱”思想对中国近代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对近代博爱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兼爱救世”人格的塑造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柏成;墨家思想对中国“侠义”精神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5期

2 魏义霞;“天欲义而恶不义”与墨子本体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的三位一体[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李冬梅;;墨子“兼爱”伦理观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孙竞昊;“仁”、“兼”辨异[J];管子学刊;1996年02期

5 孙中原;;《墨子·大取》和《小取》的逻辑[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姜姣;;墨子伦理思想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7 周木村;;对墨子“兼爱”观念可行性的质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何涛;;略论墨家对早期道教的影响[J];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04期

9 闵仕君;仁与兼:孔墨伦理思想比较[J];齐鲁学刊;2003年02期

10 李伟伟;;墨子“兼爱”思想探微[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柏成;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历史影响新探[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继学;墨学对晚清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广民;墨子思想及文艺观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万钧;墨子义利观及其现代启迪[D];华侨大学;2006年

3 鞠明霞;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倩;论《墨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墨子思想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9年

5 焦守强;魏晋至宋元的墨学与道教[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鑫;论墨子“兼爱”思想的特点[D];河北大学;2008年

7 何官峰;试论梁启超对近代墨学复兴的贡献[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1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71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