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荀子名辩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0-05-21 16:20
【摘要】:荀子的名辩思想是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的。正是由于荀子确立了从“缘之天官”到“心有征知”的认识途径,建立了“感官薄其类而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并强调要通过“虚壹而静”的求真解蔽来克服认识的浮躁、纠正成见和偏执,通过“见端知本”而达到“知之至也”,所以,他才从儒家思想出发,立足于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通过对诸子思想的批判,形成了自己的名辩思想体系。 首先,荀子结合实与名的关系对“名”的含义进行了论述,指出名是实的体现,是对于特定事物的称谓,这就确定了“名”作为逻辑学“概念”的意义。在确定约定俗成“稽实定数”的基础上,荀子提出了据实而定名,以求实现“名符其实”的制名原则,对于因由诡辩论者的混淆是非的奇论怪想所造成的认识上的混乱现象进行了批评。 其次,荀子通过对于“辞”的论述,确立了辞是对名的展开,这就在原则上确立了辞之作为今天我们所谓的“判断”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他对于辞的功用、标准和依据进行了论说,表明了政治标准必须依靠逻辑标准的立场,显示了荀子对于逻辑判断力量的重视。 最后,在运用名与辞的基础上,荀子确立了自己的“辩说”思想,论述了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推理论证。可以说,荀子虽然不可能按照我们学习的逻辑学理论来提出逻辑规律的规范术语,但是,在其思想中却大量涉及了逻辑学的一些基本的规律。 总之,正是由于荀子初步论述了名、辞、辨说的关联,指出了概念、判断、推理论辩在认识事物论证思想中的作用和内在关系,对概念、判断和推理论证等关于形式逻辑方面的这些各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的内在关系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因而,也就是形成了其逻辑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使得荀子的名辩思想向逻辑学的转换得到了极大的推进,对我国传统的逻辑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跃;;性伪之分[J];竞争力;2009年04期

2 王健;潘丽;;荀子性恶论之探微[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3 冯碧瑛;;浅议《荀子·正名》体现的语言观[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4 李巍;;“甚僻违而无类”:从荀子对孟子的批评看先秦儒家的“知类”观[J];哲学研究;2011年08期

5 ;荀子的自然观[J];党的建设;2010年07期

6 高凤桐;;荀子美学思想探微[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7 林东民;;行非所学 背弃师门——读《史记·李斯列传》有感[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张铮;;试论荀子对中国传统文化贡献[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9 康素娟;;论荀子《劝学篇》的道德理想[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10 宗宝琴;;荀子的生存智慧[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启雄;;荀子的正名论[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2 泓峻;;从“人性恶”这一前提看荀子礼教思想的人本主义内涵——兼谈荀子与弗罗依德思想逻辑的相通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吾敬东;;由精英而大众:荀子与孔孟伦理思想之别及其意义[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叶舟;;荀子人学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石——兼评荀子的人性学说[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程二行;;荀子的名学理论及其“用名三惑”通诂[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陈德安;;荀子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许梦瀛;;论荀子的教育目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倪愫襄;;制度伦理思想的儒法之争[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焦杨;;从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体系看荀子的学习理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孙中原;;墨家“杀盗非杀人”的命题不是诡辩[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京红 通讯员 苏晓峰 滕宁;举办荀子文化高层论坛[N];临汾日报;2008年

2 陈中浙;荀子“开源节流”思想的现代意义[N];学习时报;2008年

3 记者 柏东丽;山西师范大学荀子学院正式成立[N];临汾日报;2009年

4 山西师范大学 张焕君;荀子与晋学[N];光明日报;2009年

5 马志超;创新研讨模式 弘扬荀子文化[N];山西日报;2009年

6 郭志清 王焕伟;创新激活荀子故里 文化振兴千年古县[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与水[N];中国水利报;2010年

8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与水[N];中国水利报;2010年

9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与水[N];中国水利报;2010年

10 靳怀X>;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与水[N];中国水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苹;荀子传经考[D];浙江大学;2011年

2 乔安水;荀子礼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冬;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5 储昭华;明分之道[D];武汉大学;2005年

6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廉清;荀子荣辱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铮;荀况与“百家争鸣”时代之终结[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楷;荀子伦理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彭岁枫;荀子的礼法君子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荀子圣人观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永光;荀子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刚林;论荀子《乐论》的音乐美学[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良;荀子的理想人格观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张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罗丽平;荀子礼法思想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7 段丽丽;荀子“仁本礼用”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文兵;荀子道德教化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玉良;荀子理想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房登科;礼法同行天下治[D];扬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74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74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