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的生死观

发布时间:2020-05-21 16:42
【摘要】:当代社会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死观,而中国古代哲学家的生死智慧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他的生死观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探讨孔子的生死观,首先要探讨他生存的社会环境。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奴隶社会即将走到尽头。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人文主义思潮应运而生,人们逐渐从迷信天命和鬼神转向重视人自身,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潮对孔子的影响很大,他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没有盲目听从命运的安排,而是采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进取态度,,还提出了“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进步思想。孔子生死观的形成,和孔子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息息相关,幼年艰苦生活的磨炼增强了孔子的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求仕生涯的坎坷曲折增强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奋斗精神;开馆授徒的学者生涯开阔了孔子的思想视野,对其生死观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是生死观的主体,研究孔子的生死观,必然要探讨孔子对人的看法,孔子对于人的来源,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本性等都给出了哲学性的解答。孔子的生存观有两个重要的原则:一是尽天命,安时命,二是以仁为生之最高准则。孔子还提出获得价值生命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实现生命的“不朽”,这种不朽是通过子孙后代和“修己以安百姓”来实现的。孔子是一代大师,他有着自己的生存理想,他的生存理想主要是符合道义的生存、从心所欲和大同的社会理想。 孔子认为死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他以重生的原则来对待死亡,在死亡面前采取灵活的态度,注重死亡的价值和意义。 在生与死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在生死之间应该以生为主。生是可以感知的,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的生是获得价值生命的方法,也是死后安心休息的前提。孔子还从宇宙这个大本大源出发,把生与死统一起来,认为生与死都是天道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生与死的对立。 孔子积极关注自身的存在,从中悟出了关于生死的道理,他的生死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孔子本人、后世的儒学大家、平民百姓以及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当代社会构建健康的生死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许丙泉;;孔子的理性与信仰[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2 彭战果;;先秦儒道有限性思想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方英敏;;修身与赤身:两种不同的处“身”理想——先秦身体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丁建波;王萍;;论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鲁金华;孔子的富贵观及其现代价值解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常开霞,戎毓春;略论孔子的修己之道[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尚建飞;;寓言化的孔子形象与庄子哲学主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朱保安;;刍议孔子的诚信思想[J];殷都学刊;2008年04期

9 王春华;;上博简《君子为礼》首章所体现的仁、礼、义之关系——以《论语》“颜渊问仁”章为参照[J];中国哲学史;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小建;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4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74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