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海德格尔视角中的技术统治与现代性危机

发布时间:2020-05-22 19:09
【摘要】:20世纪以来,技术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式和追求,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毋庸置疑,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和物质材料。但是,人类生活质量并不与技术水平的提高成正比。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残酷事实就是,人类的家园屡遭破坏,生活不断恶化,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核武器威胁等,尤其是精神空虚,甚至连历史的根基也在发生动摇。现在,全世界都处在技术的强大力量的阴影下,人类生活不仅受到技术事故的影响,更早到技术无孔不入的侵袭。人类由此进入了一个由技术统治导致的“无家可归”的状态。因此,现时代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如何合理消除技术的负面影响? 面对技术困境,人们不断反思,如果技术是人类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为什么会难以控制甚至人反受其控制?如果不是如此,那么,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对此,海德格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海德格尔通过追问技术,论述了一些“现代性问题”,如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病因,分析了现代技术时代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首先,海德格尔考察了技术在古希腊的渊源含义,驳斥了流行的技术观,指明了现代技术的两个特征。然后,阐述了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认为它是理解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的基本框架。“座架”将人、自然与社会视为可以操纵和征服的对象,它控制着物,拘囚着人,导致整个世界陷入危机之中。造成这一局面的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同时,面对现代技术带来的危机,海德格尔又通过他独特的语言观和艺术观提出了拯救的可能性。他认为,人们一定要学会“思”,才能回到“诗意地栖居”,这样,技术才能归于本位,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物才成为真正的物。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516.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如涛;唐玉;;反思与拯救:海德格尔论现代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胡大平;;媒体革命语境中的日常生活危机[J];文艺研究;2006年06期

3 吴子林;;“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4 吉献忠;;交往理性:哈贝马斯现代性拯救的逻辑出口[J];宁夏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5 张首先;;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和谐价值理念[J];学术论坛;2008年02期

6 刘怀玉;“面向生活”的现代性哲学问题构成与反思——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的一种理解[J];哲学动态;2005年10期

7 张俊;;美学的现代性困境与古典美学的现代复兴[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8 刘成群;;克服虚无主义与重回古希腊自然理念——有关海德格尔马堡弟子群像的一种描摹[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8期

9 胡继华;;海德格尔、德里达论哲学与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10 许斗斗;试论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余在海;;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蓝旭;;入世的执着与超越——海德格尔与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5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敦华;;《约翰福音》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朱海斌;;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存在论题的现象学分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汝伦;;关于海德格尔的两个批评[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俞吾金;;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差异”理论及其启示(发言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德峰;;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哲学:思想的移居(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洪兆惠;走进那片秋天的林[N];辽宁日报;2007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肖鹰;我们带汉语回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知识分子与权力的世纪之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任昕;海德格尔与现代性后现代性诗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刘军(编辑);海德格尔与解构的政治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7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8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3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徐瑾琪;试论本真的存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伍世文;海德格尔的诗性拯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燕;论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姚要武;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D];安徽大学;2002年

9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王星星;技术之追思[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76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76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a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