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试探《黄老帛书》对《老子》“道”“德”的改造及其政治思想

发布时间:2020-05-26 12:30
【摘要】: 产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初的黄帝之学(简称黄学)和再早一些的老子之学(简称老学),曾是百家学术之林中无比珍贵的两株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重要流派,也是唯一可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术思想。兼具了“黄”“老”双重特征的“黄老思想”虽然在西汉初年占据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崇高地位,并缔造了汉初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但因其代表作的失传,致使后世学者很难拂去“黄老思想”的神秘面纱,窥其全貌,从而导致“黄老之学”被淹没2000余年而不被重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黄老帛书》(以下简称帛书)的出土,终于改变了这一学术窘境,使我们得以一见“黄老思想”的原貌,填补了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学术空白,使我们对于黄老之学的产生、内容和思想体系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黄老思想产生于战国繁盛于汉初的源流演变过程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这极大地激发了哲学、史学领域广大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情,带动了政治思想和传统文化研究的推陈出新。黄老思想在战国中后期续长增高,并在汉初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帛书所代表的黄老思想“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集百家之长,对老子创立的“道”“德”思想进行了继承发展和扬弃,将正统道学从消极无为变为积极有为,为汉初道家学说成功上位为主流政治文化奠定了基础。 关于《老子》,自成书至今几千年来从未退出人们的研究视野。它虽只有五千言,却包涵了自然世界、宇宙人生和社会历史的大科学、大智慧,可谓玄妙精微、广博深奥,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它仍然满怀崇拜和敬畏。它所反映的许多内容,仍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和发掘。老子哲学思想的起点就是“道”与“德”,“道”与“德”代表了《老子》对于天地万物的基本认识和把握,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帛书作为黄老思想的代表作,它与《老子》对“道”“德”理解的不同,是造成两者政治思想和治国主张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重点。 黄老学派与老庄学派并立,形成了老子道家发展的两个分支。与老庄学派更重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不同,黄老思想最为突出的是它积极入世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主张。对于《老子》的“道”“德”之说,帛书也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和扬弃,从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体系。对帛书和《老子》中“道”与“德”的比较研究,是打开帛书政治思想宝库的一把钥匙,是理解黄老思想与老子思想传承变异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并为今所用的有效手段。 本文在分析研读传世古文献和当代研究著述的基础上,力求对帛书和《老子》反映的“道”“德”思想作出明确的分辨,从而比较探析帛书对《老子》政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改造,以期对帛书政治思想全貌和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并从帛书政治思想的应用实践中找到其对于当今社会政治的现实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陆建华;《黄帝四经》─—黄老道学的奠基之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宁国良;黄老道家的政治思想与汉初的治国实践[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沛;;“明者为法,微道是行”解诂——兼论黄老法律观[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4 侯富芳;汉初行“黄老政治”原因再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白奚;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J];中州学刊;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夏;帛书《黄帝四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杨颉慧;西汉前期黄老学说下的法律思想与法治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勇胜;先秦黄老学的结构性演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1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81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