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考夫的隐喻理论
发布时间:2020-05-27 22:02
【摘要】: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隐喻只是被狭隘的视为修辞学这样的边缘学科的研究对象,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传统的关于隐喻的理论也仅仅将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方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隐喻理论的研究乘着语言学转向和心灵哲学的浪潮很快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关注,但是在语言哲学的研究范畴内,关于隐喻的研究也仍然较为狭窄,并没有太大的进展,直到认知语言学的介入,才带来了关于隐喻理论的学术热潮。甚至这股隐喻学的潮流还波及到了多个人文社会学科,成为了众多研究方向的标靶和母题。尽管这股热潮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较大的泡沫,但一时间诞生了大量的关于隐喻的跨学科的研究,也算是盛况空前,其中的标志性人物就是乔治·莱考夫。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有系统的阐发于《我们赖以为生的隐喻》一书中,莱考夫写作该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应戴维森和塞尔两人的隐喻理论。戴维森和塞尔的隐喻理论都部分的建立于真值条件语义理论之上。戴维森和塞尔的不同点在于,戴维森认为根据语义理论隐喻不能被解读。而塞尔认为通过格赖斯的语用原则框架,隐喻语句是可以得到可被解读的字面意义的。莱考夫反对戴维森和塞尔关于隐喻的观点,莱考夫认为隐喻涉及到人类的概念系统。他认为他的隐喻理论会影响到我们对概念系统的认知。莱考夫将隐喻分成三类: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是自发的,结构隐喻是被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建构起来的。隐喻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隐喻是有系统的概念建构。为了更系统的解答隐喻建构概念时所具有的特征,莱考夫引入互动属性和核型范畴来说明隐喻并非是孤立的语言现象,而是有系统的格式塔建构。莱考夫强调用互动属性来完善客观内在属性的定义观,并引入罗施的核型理论来改进集合论范畴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085
本文编号:2684204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0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束定芳;;从隐喻研究看认知语言学、修辞学和语用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启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3 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4 蓝纯;认知语言学:背景与现状[J];外语研究;2001年03期
5 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6 束定芳!200083;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4期
7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8 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9 束定芳;理查兹的隐喻理论[J];外语研究;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2684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8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