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向度的人》中的社会批判理论
【图文】:
图1——1马尔库塞理论模型图马尔库塞宣称两种趋势同时存在,以第一种趋势(遏制质变)为主。研究正从两种趋势同时存在的临界点过渡到单向度的世界,为此他感到悲观。因此就态度而言,在这两个他设定的可能结果中,他视解放为正的、正确的发展方向;单向度世界的出现是人类朝向解放之路的歧意,和不幸的错误。所以他致力种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避免歧意,这些“其功能言起着扭转的作用,即企图阻截单向度的态势,并扭转使其朝解。.1.1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特点:技术既是生产力也是意识形态如果说马尔库塞有为“技术”下过定义的话,那么他这个有关“技术
一词作日常用语或一般意义的定义(狭义的)。主张的技术定义(狭义的):技术是人们利用能量对被给予(新赋予有别于自然给定的形式,当中不一定涉及特定目的。图表化,见图 2——1:A 部分,又称为“物Ⅰ”,是指被给分,是指人利用各种形式的能量,例如:人力、兽力、风力物Ⅰ”进行改造和组合,即所谓的“形式赋予”实由两个部计划:构思——理论阶段)和实施(执行:构形——生产阶式赋予的核心所在)为一主轴贯穿其中。这个过程如果涉及图,如科学实验等,则其中的设计部份,大多具有目的性。具有目的的意向所导引,而目的的实现则奠基于实现了的技过程,表明人在技术活动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银霞;马斌;;评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J];理论界;2007年02期
2 陈士部;;论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内在结构[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辛绍军;滕俊博;;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J];学术交流;2006年10期
4 张一;;论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5 朱春艳;陈凡;;STS视阈下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解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黄慧鲜;;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考[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7 丁国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尔库塞学术思想的形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马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发展轨迹述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李赫亚;哈贝马斯对社会批判理论的继承和改造[J];江淮论坛;2004年02期
10 陈贻新;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探析[J];现代哲学;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吕晓明;;“异化”概念辨析及演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4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本洲;;论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科学思维的批判——兼与马克思科学观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仰海峰;;人的单向度化与形而上学的回归——读《单向度的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8 麦克尔·勒威;张双利;;麦克尔·勒威教授访谈[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9 王金林;;2007年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徐英瑾;;对于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政治哲学进路的初步探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倪梁康(作者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媒介——从传媒的时代到介入的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生活在网络与人文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代表人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5 田中禾;四十年前的一场争论[N];文学报;2011年
6 本版编辑 王绍培 楼乘震 杨青 刘伟 李宁;“新读书运动”之前我们曾经这样读过[N];深圳商报;2006年
7 赵建军;超越技术理性批判[N];学习时报;2006年
8 马驰;如何走出后现代[N];文艺报;2010年
9 张秀琴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文化马克思主义”者:道格拉斯·凯尔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张宏 (北京大学在读博士);为漂泊都市的心灵[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4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邱忠文;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D];复旦大学;2011年
8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红娟;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代洪宝;技术社会的批判与希望[D];兰州大学;2011年
3 刘元;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静;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价值意蕴及当代意义[D];燕山大学;2010年
5 陈义新;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妍娇;绝望中的希望[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郭晓红;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的“虚假需求”理论探析[D];山西大学;2010年
9 王再武;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期玉;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批判理论评析[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89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8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