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由《斐多篇》简析柏拉图死亡哲学

发布时间:2020-06-01 16:14
【摘要】:如果说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本体论两者兼具的意义,那么死亡哲学同样兼具。如何看待生死的问题以及对于生死的哲学思考,不仅仅是哲学家们该思辨的问题,这种态度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或社会,乃至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西方哲学体系中关于死亡哲学的探讨是伴随着整个哲学思想的体系发展的,它的发展至今仍是一个未完成的发展的体系。相较于之前的时代发展的局限,柏拉图的死亡学说论是西方哲学史上首次完备得对于死亡与灵魂等一系列论题进行的论证。虽然柏拉图哲学属于唯心哲学体系,且相较于后世哲学的发展存在着不足,但在灵魂及死亡学说的思辨问题上仍不失其可贵之处。本文探讨的中心在于柏拉图著作中关于死亡哲学部分,并且同时将柏拉图死亡哲学与东方死亡哲学思辨中相似的部分加以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502.2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英;朱熹和柏拉图、黑格尔[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2 潘诺夫斯基;姚晶静;;理念: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概念[J];新美术;1992年03期

3 黄晓坤;;试评柏拉图的认识论[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3期

4 雷红霞;;理性与正义——再论柏拉图的正义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5 吴龙桓;;第三只眼看世界——《黑客帝国》中的真实[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6 熊培云;从理想国到思想国——关于卡尔·波普尔的读书笔记[J];南风窗;2005年19期

7 苏华;刘希裕;;柏拉图认识论图式评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路文芳;;试论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哲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雷红霞;;柏拉图哲学中的理性与正义关系探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毕秀芹;;柏拉图哲学与朱熹哲学之比较[J];商品与质量;2011年S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俞志峰;;《马氏文通》与语言共性研究[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柏拉图笔下的狄奥提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张巍;柏拉图为何写作对话录[N];文汇报;2011年

3 沈清松;裸露或穿衣[N];美术报;2007年

4 金克木;变着法子教书的老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道家之“中西问题”[N];光明日报;2008年

6 贾玉峰;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N];陕西日报;2002年

7 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无趣的哲学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陈蓉霞;一面透视西方文化的镜子[N];文汇报;2003年

9 何中华;“治学”和“处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林圭文;梅花雪中开 傲霜散清香[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月颖;音乐本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胡孝根;柏拉图对话文体与思想创制之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3 宋海勇;人的自然化[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华;尼古拉·库萨的内在性思想[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孙景强;外部解构—独白或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继杰;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方刚;维特根斯坦之命题意义的确定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赵灿;“诚言”与“关心自己”[D];复旦大学;2010年

9 刘岩峰;柏拉图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许菁菁;从思辨到实践: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基础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姗;由《斐多篇》简析柏拉图死亡哲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靳松山;柏拉图与马克思的国家理念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韩燕丽;论柏拉图求善之路与孟子体善之路[D];山东大学;2012年

4 万微;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下的柏拉图灵魂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建磊;柏拉图《国家篇》教育思想体系探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陈媛媛;柏拉图语言哲学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海旭;中国身体话语中的柏拉图和尼采[D];暨南大学;2010年

8 刘耀星;从《理想国》看柏拉图的和谐社会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韩英丽;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孔祥润;正义之为德性[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1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91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c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