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2 20:04
【摘要】: 先秦时期,墨学盛极一时,与儒学并称“显学”。中古时期,治墨者寥寥可数,学界多认为墨学渐成绝学。然而,墨家学派虽逐渐消逝,但墨家著作却始终在流传。西汉刘向整理《墨子》七十一篇,后有《墨子》十五卷本、十六卷本、节注本、三卷本等不同版本流传。晋鲁胜曾作《墨辩注》;唐乐侜注《墨子》三卷本,流传至今;今见《墨子》五十三篇,乃为明《道藏》所收,显示了道教对于墨学的重视。墨家著作的流传和校注,是墨学发生影响的基础。 中古时期其他思想流派对墨学的融合,是墨学流传和影响的重要表征。其大致有三:一是杂家对墨学的融合,从《淮南子》中可见端倪;二是汉代儒学融合墨学,公孙弘和董仲舒的思想中皆有墨学痕迹;三是道教对墨学的融合和利用,早期道教借鉴和利用了墨家的组织形式,《太平经》中相关社会政治思想则来源于墨家,东晋葛洪不但明确承认其吸收墨家思想而建立道教哲学体系,而且将墨子奉为道教的神仙。其他思想流派融合墨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 作为先秦“显学”,在中古时期,墨学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重视。汉代文献中有“儒墨并称”的提法,将孔子、墨子同视为贤者;东汉王充既引墨又辟墨,通过批评墨家“薄葬”与“右鬼”的相违背性而建立起与之不同的“薄葬”思想;唐代韩愈一方面坚持辟墨,另一方面提出“孔墨相用”说;宋代儒者坚持辟墨,程颐、朱熹围绕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批评墨家“兼爱”;明清时期亦不乏学者论墨。学者对于墨学的回顾与反思,亦体现了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24
本文编号:2693697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高鑫;论董仲舒对墨子政治思想的吸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范学辉;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J];管子学刊;1996年04期
3 钱永生;;墨子人本思想的结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陈广忠;《淮南子》与墨家[J];孔子研究;1995年02期
5 曾振宇;“法天而行”:董仲舒天论新识[J];孔子研究;2000年05期
6 李金山;;论墨家思想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7 秦彦士;从董仲舒看汉代儒墨合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8 钱永森;论秦汉时代的墨学精神[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李金山;;论墨家思想对《太平经》的影响[J];唐都学刊;2006年01期
10 秦彦士;墨予与诸子─—兼论墨家逻辑思维的历史命运[J];殷都学刊;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2693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9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