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仁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6:53
【摘要】: 汉末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式微,其显赫地位逐渐被佛、道所取代,学者或溺于文章,或牵于训诂,或惑于异端,“圣人之道不行,圣人之学不传”。面对时代的挑战,宋儒开始了由训诂之学向义理之学的转变,解放思想,倡导价值主体的自我挺立。北宋哲学家程颢“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其仁学思想便是这一转变的集中体现。“仁”作为儒家探讨的经典主题之一,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程颢正是通过创造性的诠释解读孔孟传统儒学中的仁学思想,赋予其宇宙和道德双重的终极意义,使宇宙本体和儒家伦理道德贯通为一。本文谨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试从仁与天理通而为一的宇宙本体论和伦理道德本体论二条进路,从宇宙观、心性论、工夫论三方面,探究程颢的仁学思想,以期有益于这一时期儒学思想的探讨。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本文的引言部分,除作必要的文献综述之外,首先简要叙述了二程为人为学思想之不同,以及对程颢仁学思想单独探究的原因和意义,进而由程颢的生平和学行入手,阐述其所面临的时代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指出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的战乱不止,造成了社会的长期动乱和分裂,致使伦常破坏,道德沦丧,精神迷失。与此同时,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家的挑战。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重整社会道德风气,重塑儒学一尊之地位,重现圣人之道圣人之学在学术、人生和文化方面的社会影响和范导作用,程颢以行圣人之道、传圣人之学为己任,继承孔孟之仁学,将宇宙社会个体人生纳入到仁学的体系中来,使仁学思想实现了整体内在境界上的深化,具有了新的时代特色,完成了伦理型仁学向哲学型仁学的转化。 本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程颢的整体宇宙观及其总体宇宙的仁的底蕴。作者认为程颢深契于《易》与易学中生生日新的宇宙图景,对《周易》和易学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和发挥,在其哲学体系中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生机、洋溢盎然生意的整体宇宙图景,此整体宇宙是以天理为终极根基根据的,天理是一终极的令万物生生之理,是“绝对仁善之体”,由此天理与仁通而为一。 本文的第二部分,探讨了程颢的心性论。通而为一的天理与仁不仅是宇宙之本体,也是社会伦理和个体人生价值的道德根源,天理与仁下贯至人,人在个体所成的过程中已然的禀受之而有了性,性因气禀而有善恶之显。程颢以“天命之谓性”阐释“生之谓性”,并论述了性气关系、性之善恶问题。文章进而指出,明道发挥了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性命之学,认为“心具天德”、“只心便是天”,人人生而具有仁心,因此,这就需要人基于天理仁体的价值根基,自觉仁心仁性,明确人生的应然追求,做一番识仁和定性的修养工夫。 本文的第三部分阐述了仁的人生应然价值追求方面的意涵。充满无限生机、洋溢盎然生意的整体宇宙是人的整个生活世界,是人存在、活动、展现的终极场所,本天理以立人道,基于对人道德生命的终极关切,程颢的宇宙论、心性论最终要落实到人的人生应然追求上。在程颢看来,人应该明觉仁与天理通而为一的价值根基,做一番识仁与定性的修养工夫,以完全地畅然展现、实现个我生命,成就“浑然与物同体”的宇宙式的大我,继而使个体生命呈现出“与物同、与人同、与无限同”的乐的气象,达至“浑然与物同体”的天地境界。 本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程颢的仁学思想,阐述了程颢对宋明理学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儒学的复兴和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作为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和理学思想体系的奠基者,程颢的仁学思想不仅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儒学的复兴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思想是应时代的需要而发展的,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程颢的仁学思想对于后世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心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发意义。其所透显出与儒家一以贯之的价值诉求契合一致的强烈人文主义精神,迄今仍颇富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44.6
本文编号:2698339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卢连章;论程颢心学思想的传承[J];天中学刊;2003年01期
2 刘宗贤;程颢“识仁”思想及其与陆王心学的关系[J];文史哲;1994年01期
3 杨向奎;;论程颢[J];学术月刊;1962年08期
4 冯友兰;程颢、程颐[J];哲学研究;1980年10期
5 冯友兰;程颢、程颐(续)[J];哲学研究;1980年11期
6 王新春;;仁与天理通而为一视域下的程颢易学[J];周易研究;2006年06期
7 赵宗正;大程在儒学中的地位[J];中州学刊;1988年05期
8 东方朔;“天只是以生为道”——明道对生命世界的领悟[J];中国哲学史;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瑞波;天理与仁的贯通[D];山东大学;2006年
2 盛应文;试论程颢的“天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马军海;一本圆融之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8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9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