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试论庄子的隐喻特色

发布时间:2020-06-07 14:47
【摘要】:老庄思想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庄子也成为中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研究 者们百家争鸣,使研究的成果早已汗牛充栋。这使后来人的研究难上加难了。本 文作者把庄子的语言的隐喻作为思考的契机,以此切入首先分析了卮言何以产生 的本体论依据,又借鉴西方对隐喻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地总结了卮言作为体道 式隐喻的形式和特点,以及实质。同时,进一步深入到庄学的核心──人生哲学, 论述了卮言与人生境界的关系。这里,对庄子语言的分析既是切入点,又是贯穿 全文的主线。作者以此展开,力图深入透析庄子的言与思,即语言与哲学的问题。 论文分四个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道之诠言。首先提出庄子面临的言说悖论问题,在论述了语言作 为人类文化的产物诠道的局限后,指出庄子的问题实质是言与道的问题。然后剖 析了道家的以物观道的方法,推出在这种观物方法下言说就是无执的言说方式 ──卮言。最后论述了合于自然之本性,合于生命之本真的卮言是作为一种体道 式的隐喻描述出现的。它的使命是作为主体悟道的以态,传达大音天籁。它的品 性就是超越彼此与是非,追求无执的解构性言说。 第二部分,卮言的文体形式。本文首先将寓言和重言理解为卮言的两种基本 手法。然后归纳了庄子寓言与众不同的两个独特之处:庄子的寓言是在荒诞、玄 妙的神话思维下产生的;理解庄子的寓言必须置于整体的语境之中。对重言的论 述作者用了更多的笔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深刻比较了重言的两种定义, 以充实的论据论证了第一种定义的准确性。(惜重先哲时贤的言论来消止纷争。) 以此推出,卮言的功用和实质,就是以肯定与否定并举而抹去同异是非之争辩。 并且强调,庄学的哲思和诗性的卮言与西方20世纪哲学已经历过的方法论革命 如现象学革命、语言学转向等均有着冥契暗合之处。对庄子这种评价和定位,也 说明了研究庄子语言与哲学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从符号学层面确定了厄言的三个特点。危言的自主性特点,立足 盾言的句法不是先验决定,是在运用中形成的。它来自主体人为的世界,是体道 的符号显现,能自圆其说,自成体系、自成境界。主体悟道的任意性形成了厄言的 自主性,也从根本上说明理想语言的不可能。危言的多样性特点揭示了主体生存 方式、个体经验的多样性与道的关系。万物千姿百态,而道无处不在,群籁归怀。 以物之本然面目观之不也是纷呈杂现的吗?随着生活世界的不断开启,语言也随 之更新。危言的无本质性是在前两个特点基础之上推导出的。诠道之言既是I〕 主的,又是多样的,那么它不可能与道同一。也就是说,尼言之间,危言与道没有 同一性可言。危言可道,,危言与厄言都在多种多样的诠释差异的张力之小。 第四部分,体道式隐喻与人生境界。这部分是站在危言的角度看人生哲学u 在全面分析了庄子的人生困境之后,指出超越这种困境的理想人格是展示了人生 真理的得道“真人”,那么,危言是对人生理想境界的隐喻描述。当然这种隐喻表 述,是描述一种生存气象,因而那些人世的具体情境者正是庄子作为现实人间体 道者的象征;这种隐喻表述又是表情式的,庄子哲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又是研究 情感活动的情感现象学;这种隐喻的产生和运用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这也是要 求厄言必须扎根具体生活世界,必须指向道的整体视域。厄言的意义就在这活生 生的体悟过程中产生。 纵观全文,本文撰写有如下特点: 其一,创新性。近年来,论述庄子与西方哲学比较,以及论述危言的文章很 多。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从厄言切人,兼顾西方哲学,在分析庄子哲学与语言 关系的基础上,透视庄子哲学的深旨大义。在写作中,以翔实的资料为依据,全面 论述了庄子的大道观、生存观和语言观,力求做到立意新颖,论证有力,有所突破。 其二,全面性。对危言的论述,从庄子的大道观开始,这也是危言的本体论层 次的终极依据,它回答的是盾言何以可能的条件。对危言的形式和特点的分析可 以说是从符号学意义上论述厄言如何实现的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危言与人生境 界,从现象学角度透视在人生哲学中危言如何发生。另一方面,从庄子哲学角度 看,本文论述了庄学的核心——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文章能;围绕主题,全面论 证,且有一定的深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I206.2;B223.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W

本文编号:2701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01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0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