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儒墨互补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7:02
【摘要】:儒墨两家在战国时期同是显学,两家在互相对立、攻击的同时,又互相影响、吸收和补充。儒墨两家的互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先秦时期,墨家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仁爱、举贤才、节俭思想,并改造成了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理论。同时,墨家也对儒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孟子和荀子都分别对墨家学说有所借鉴,完善和发展了各自的学说体系,为儒学的传播、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秦汉至清代中前期,儒家基本上处于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儒墨互补主要是儒家知识分子对墨家思想或精神中的某些部分的认可、赞扬和吸收、利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近现代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继续用中国传统学术方法研究墨学并开始用近代西学方法研究墨学,主张用墨家思想中的一些与近代科学、思想相似的内容来弥补儒家思想的不足,甚至出现了“扬墨抑儒”的现象,进而学术界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儒墨关系。儒墨两家实际上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儒家是一种精英文化,而墨家更接近平民文化,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特质。“儒墨互补”在当代中国既要破除“精英文化”的垄断,也要肃清平民文化中的糟粕,去除“平民文化”中的空想性、非现实性,把它与“精英文化”的普世性内容有机整合,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公正与理性的看待、思考各种问题,并更加科学、合理、务实的解决问题。因此,探讨儒墨互补问题对于研究对当前以及今后的思想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琛;论《水浒传》的双重文化品格[J];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朱宏达;;论墨家精神[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陈朝晖;论墨家精神[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陈转青;;墨家精神的现代诠释[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4期

5 薛柏成;;论“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有机对接——以儒墨文化互补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曹家治;;《墨攻》非“墨”说[J];电影文学;2007年10期

7 张静;;浅论墨家学派的继承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3期

8 昭辉;筚路蓝缕启山林——《墨子研究论丛》评介[J];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9 夏忠龙;;先秦儒墨伦理思想之比较[J];学术交流;2009年08期

10 沈顺福;;墨家伦理思想及其与儒家伦理观之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庄庭兰;中日墨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海峰;儒墨互补问题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春光;墨家与古希腊科学思想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腾;墨家「兼爱」的法价值诠释[D];中山大学;2010年

4 刘喜英;西汉前期墨学流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云;学术史上的儒墨关系论说初探[D];河南大学;2010年

6 任广民;墨子思想及文艺观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明增;浅论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D];湖南大学;2010年

8 吴国强;《墨子》研究之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9 沈韬;论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703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03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