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试论陈亮、叶适道统思想

发布时间:2020-06-08 22:32
【摘要】:传统作为中华文化的价值来源和精神基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为社会提供精神取向和价值规范的重要角色。而中华文化的这种传统取向的最好体现之一就是儒家的“道统”意识。“道统”问题由唐代韩愈首创,集大成者为宋代朱熹,朱熹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与王霸之辩相适应的,超越于社会历史之上永恒的道统。并且提出了所谓的“虞廷十六字”,将其作为“道统”的内容和实质。朱熹并不承认韩愈在“道统”传承中的地位,他认为道统自伏羲、尧、舜、禹、文王、周公、孔子、孟子后就“不得其传了”,直到“二程”出世,儒家道统以及不传之学才得以接续,而他本人也是所谓“绝学”的继承者。朱熹继承道统的地位,由于《宋史》撰《道学传》而得到了官方的认定。 但是朱熹的道统理论中排斥了与其意见相左的其他学派。对于道统问题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南宋事功学派与朱熹之间的争论则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从道统这一问题出发,首先介绍了陈亮、叶适道统学说提出的具体背景。紧接着对陈亮、叶适道统学说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之后,本文着重讨论了陈亮、叶适关于道统问题与朱熹之间展开的争论,朱熹认为,道是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超越时代而独立存在的,认为义理是平判价值的标准。所谓儒家的道统就是对这一“圣人之道”的传续,并且这一道统中断于汉唐。而陈亮作为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站在自己学派的立场上,坚持认为道行于事物之问,道不离日用。儒家圣人所传之道同样体现在汉唐诸君的霸业之中,将道与功利结合在了一起,并以此与朱熹展开了争论。如果说陈亮对于朱熹的挑战还是处于相互讨论的层面,叶适则把这种挑战推到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程度。他对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进一步从根本上否定了其所宣扬的“道统论”。叶适首先肯定了从尧直到孔子,以及从曾参到子思,再到孟轲,以至两宋道学家这一传承关系。但是,他对于曾参所传之道承接于孔子这一点却并不认可,在他看来,从曾参到两宋实际上是对由尧到孔子所论之“道”的一种背离。叶适用他的推断,直接从关键部位对程朱所宣扬的“道统论”进行了腰斩。最后,本文还对陈亮、叶适二人对朱熹进行挑战所产生的历史意义及影响进行了讨论。 实际上,道统虽然在观念上是表现为一组圣人互相传道的传道意识,但从更深层意义上说它其实是儒家本身意义的生成方式。朱熹作为有宋以来中国儒家学派的执牛耳者,其道统思想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不过作为南宋时期有着极大影响的事功学派,其道统思想也是儒家道统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正是希望通对陈亮、叶适二人道统思想进行探讨,并藉此能够对儒家传统的道统思想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244.91;B24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静;;浅析陈亮的人生哲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郭uQ;;宋儒对于王通续经的不同评价及其原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小山;;陈亮的士人人格心理初探——从其生存方式着眼[J];殷都学刊;2011年03期

4 董海鹏;;建功立业,经邦济世——陈亮事功思想探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杨柱才;;叶适讲学大旨略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任锋;;叶适与浙东学派:近世早期政治思维的开展[J];政治思想史;2011年02期

7 积雪草;;青春,那道美丽的盛宴[J];人生十六七;2008年11期

8 李景凤;;论叶适思想的创新特征[J];神州;2011年11期

9 董根洪;;传统发展思想的典范——论叶适及永嘉学派的发展思想[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王书才;;宋元文学家方回与周密交恶真相之考述[J];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轩辕轲;;陈亮事功之学的教育思想简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论文作者索引[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龚剑锋;;《龙川书院记》的发现及其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作者索引[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索引[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孟勇;;试析叶适功利主义经济思想及对浙江经济、浙江精神的影响[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滕振坤;;铅山县西山辛姓族藏《稼轩公画像》考[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遵沂;;考亭学派和南宋诸学派的交流与论争[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唐一春;王平盛;许玫;;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创新利用[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丽萍;陈亮;高其康;;茶树叶片ESTs序列及其功能基因表达谱特征分析[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乐晋;陈亮邦:细说味全“笨牛”文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张宏敏;告诉你一个更全面的叶适[N];温州日报;2010年

3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张宏敏;叶适学术思想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0年

4 林新华;徒步中国第一人[N];中国质量报;200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宋志明;为叶适“事学”正名[N];光明日报;2011年

6 高树钢;琴痴陈亮[N];中国文化报;2004年

7 张义德;叶适在南宋学术界树起的三面旗帜[N];光明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魏;胶州农民陈亮加冕“诗人”桂冠[N];青岛日报;2010年

9 实习记者 程俊琳邋证券时报记者 杜志鑫;陈亮:投资特许价值企业[N];证券时报;2008年

10 高建生 王雅雄 陈芳;陈亮:情系军工著华章[N];中国企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维;英雄实然生命视野下的经世济民之道[D];山东大学;2010年

2 蒋伟胜;习学成德[D];复旦大学;2006年

3 沈尚武;叶适儒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漪;叶适功利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金国正;南宋孝宗词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闵泽平;南宋理学大家古文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华英;叶适经济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沈剑超;论叶适的修己安人思想[D];复旦大学;2011年

3 周文雅;叶适功利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杨朋;陈亮叶适德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杨俭虹;中适的文学思想与诗文成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谢贤聪;陈亮的事功之学[D];兰州大学;2010年

7 张俊海;叶适散文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林凤仪;陈亮政论文论略[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汪洋;陈亮事功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邱阳;龙川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3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03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