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理解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循环思想

发布时间:2020-06-09 21:15
【摘要】: 解释学循环是解释学的核心问题。在解释学从特殊的理解规则的集合到方法论再到本体论层次的转变过程中,解释学循环的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论述的是海德格尔表现于《存在与时间》中的本体论的解释学循环思想。本体论解释学中,理解和解释上升到了本体论高度,被认为是人的存在方式。已经实现了的理解构成前理解,进一步的理解和解释以前理解为基础,二者形成一种循环关系。海德格尔反驳那种认为二者是循环论证的指责,并进一步主张前理解、理解和解释之间构成的解释学循环关系所表征的正是作为有限性存在物存在着的人根本的存在特性,为人所特有。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思想,,我们进一步对于通常意义上的理解过程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循环关系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B5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程;;汪洋中的一条船[J];当代劳模;2011年08期

2 杨莉;;前理解和互文性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金贵;;文化理解视野下的王岱舆的“五常”范畴[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田华;;英语课堂教学“前结构”知识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5 王桂芝;;语言的历史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6 陆五九;;关于文学翻译中文本意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丁时磊;;伽达默尔的阐释学思想和翻译标准[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8 生婧;;从阐释学角度看译者的主体性[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9 裘姬新;;译者与文本的“对话”关系研究[J];民族翻译;2008年01期

10 曹志平;闫明杰;;希兰的科学诠释学实在论[J];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同胜;;关于《水浒传》误读误解问题的探讨[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2 维尔默;王凤才;;人权与民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3 季国清;;反思反思的时代[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2001年

4 牟春;;诠释学视野下的意识形态概念——利科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沈海风;;个案裁判中司法正义的实现[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四龙;;论欧美佛教研究的方法论困境[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桂汉英;;癌症病人心理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郑然杰;;诗画关系命题的现代学术反观[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欧晓彬;;浅谈法律论证[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泰州日报》 成爱君;真实是艰难的[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2 湖北宜都市一中 张海德;谈谈阅读前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明楷;如何使解释结论符合法条目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杨丽华;杨镭:喜欢冒险与挑战的CEO[N];国际商报;2004年

5 祁庆富;多彩贵州亮京城[N];贵州日报;2006年

6 罗文辉;白糖期货近月合约跌破5000元[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我市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任务紧迫[N];抚顺日报;2007年

8 李士国;细节变化见证清新会风[N];解放军报;2007年

9 张韬;中移动飞信今日正式商用[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李庆本;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学理依据[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强;大学生命教育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3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李金辉;理解马克思[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石丽琴;科学编史学与认识论解释学[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戴津伟;法律中的论题及论题学思维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8 郭晓娜;理解性学习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亓光;政治诠释学视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志润;理解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循环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吉国;“解释学循环”视角下文学解读的有效性及过度诠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绍义;海德格尔解释学循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林小平;从哲学阐释学角度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5 戚伟燕;[D];浙江大学;2004年

6 周小玲;论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志勤;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贾丹丹;空缺填补:文学翻译中意义的动态建构[D];河南大学;2006年

9 崔红娟;《道德经》英译本的哲学阐释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焦国美;视域的融合[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05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05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