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海德格尔真理之思

发布时间:2020-06-10 07:54
【摘要】:海德格尔的思想一直没有离开过真理问题,而真理问题亦同存在问题如影随形,很难单独把真理或存在拿出来说;真理总是存在的真理,存在总是真理的存在。本文主要通过追踪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1930年真理演讲——《论真理的本质》以及写于1936年至1938年的类似于思想笔记的《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沿着海德格尔的思想路径解读海氏真理,论证海氏真理是走在路上的真理,是朝向真理本身逼近的对形而上学的克服的真理。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符合真理说起,海德格尔认为符合真理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符合相关的是关于真理的的认识,即符合论真理观。真理在符合的规定里是一种有所指向的关系的真理,陈述获得正确指令的指向如其所是的物。真理是关于存在者的真理。 其次,对存在者的真理做了存在的形而上学追问。追问作为存在者的真理的可能性。 最后,论述了海德格尔对存有真理的回归极其意义。第一节阐述了存在者存在的真理向存有真理的转向;第二节论证了朝向本真的真理的意义,海德格尔在真理问题上的对本真的真理的追问,也是整个海德格尔之思对形而上学的克服,本真的思的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516.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龙明慧;;翻译的形而上——论“忠实”之于翻译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史娟萍;;追思科学划界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6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06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1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