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理想人格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08:16
【摘要】: 伦理学的理想人格是立足于人类道德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基础上的关于人的道德发展的终极目标设计。它代表了人们关于个人道德完善的最高认识,与社会理想一样指示着道德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影响着社会道德的总体走向。理想人格因此而成为不同道德体系的理论坐标和精神灵魂,成为不同历史时期道德理论家关注的理论焦点。理想人格问题实际上是人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目标和对人类完善自身的坚定信念的理论表达。 理想人格因其意识形态属性而具有时代分野、阶级分野和文化分野。孔子的“君子”理想人格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德性”理想体系规定和影响中西道德文化的历史走向,代表着中西道德文化的分野。比较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理论,研究它们各自的内容、结构,它们之间的异同,分析两种不同理想人格论体系赖以支持的不同文化因素,对于深刻理解中西道德文化遗产,借鉴吸收西方道德文化,指导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内在的我与外在的我的有机统一。所谓内在的我即是指孔子理想人格的内在品质。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在仁道涵盖下的知情意的统一,它既有仁爱的情感,又有坚定、自主的意志,而这二者又与自觉的理性相融合。同时,孔子的理想人格除了要具有知情意统一的内在品格,还必须能够“安人”、“安百姓”—这就是儒家所谓的“内圣外王”。孔子理想人格的范型可以概括为君子和圣人,其中,圣人是孔子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但在现实生活中,孔子更看重的是君子,君子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孔子的理想人格是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孔子理想人格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他的“成人之道”(即人格的完善)上。性与习相统一的成人过程,具体包括、勇、艺等环节。 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的内涵包括理性、情感和欲望两个部分。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主要体现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第二卷、第五卷、第十卷中反复论证的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上。由于其伦理学的实践理性特征,亚里士多德在第三卷至第九卷中,主要论证的是伦理德性,在他理想人格的体系中,理智德性是高于人的生活,伦理德性是人的真正生活,理想人格应该是满足伦理德性后,在对理智德性的进一步追求中得到最高幸福,但人永远不能脱离伦理德性而得到最高的善。理想人格是满足伦理德性后的理智德性。亚里士多德理想人格理论因其二元论,而显示出与孔子理想人格的重大差别。这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灵肉二分学术传统,通过幸福论的传导,在理想人格理论上的反映。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理想人格的比较包括:孔子的“德”与亚里士多德“德性”之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理想人格的品质特征之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之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理想人格的道德规范之比较以及二者理想人格的后续影响之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222.2;B502.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龙;传统价值理想和现代人格塑造——兼论中西传统人格塑造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卞桂英;试述西方古代理想人格的历史演化[J];北方论丛;1995年04期

3 朴明珠;谈孔子的“君子”理想人格[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彭定光;;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论与儒家理想人格论的比较[J];湖湘论坛;1993年05期

5 刘骏;;“君子”与“完人”两种理想人格学说的比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6 杨胜宽;中西理想人格比较[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7 陈翔;;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中西传统文化的人格理想比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周平远;孔子、柏拉图文艺思想比较研究三题[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彭薇;试论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J];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03期

10 张金英;中西方理想人格比较及理想人格的重塑[J];山东青少年研究;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2706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06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3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