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4:53
【摘要】: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接受了雅典法庭的审判,饮鸩而死。纵观整个哲学史的发展,苏格拉底之死并非终曲,而是开端。苏格拉底之死,容纳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同时也引申出了更多关于苏格拉底个人思想之外的伦理思考。论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首先阐述苏格拉底之死的史料背景,即以既有的史料为论述基础,分析记述苏格拉底其人其事的喜剧材料、学生柏拉图与色诺芬的记载及亚里士多德的论述补充等三类文献,进而追溯雅典城邦兴衰与苏格拉底审判的史实背景,并结合前人争鸣精粹对苏格拉底之死给予伦理性评判;其次,探讨苏格拉底之死与三个伦理问题,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辩证地研究由“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所引发出的个人伦理、政治伦理和死亡伦理三大层次的伦理维度分支,并以苏格拉底作为哲学家、伦理学者、知识分子的多重身份着手,具体阐明苏格拉底的贯彻自我“善”理念的个人伦理思想、理想国式的城邦政治伦理思想、不可知论与灵魂不朽并存的死亡伦理思想,进而理清其悲剧性内涵和意义。最后,结合以上的研究结论,对当代中国的德性伦理与政治伦理进行反思总结,力求重新张扬信仰与道德在个人与社会中的伟大力量,在伦理失落的年代求得人类精神家园的现代性回归,同时在政治伦理角度,就与之殊途同归的苏格拉底所执着的法律信仰与政治追求,展望当代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以尝试为当今中国社会提炼出可值得取纳的现实性思考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502.231;B82
本文编号:2720943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502.231;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敦华;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王真tq;;“他向雅典人强索毒鸩”——苏格拉底选择死亡的原因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3 黄潇筱;;法律信仰的悖论——由苏格拉底之死想到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4 靳凤林;苏格拉底生死观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戴茂堂;罗超;;“死”的三重哲学解读:从苏格拉底之死说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田海平;事件背后的哲学话语——论苏格拉底之死[J];开放时代;2000年11期
7 闾彬;;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道德信仰重塑的具体路径[J];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05期
8 傅达林;;“苏格拉底之死”与法律信仰[J];民主与科学;2006年04期
9 王建志;;苏格拉底问题与尼采的哲学使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贾玉峰;从“阿喀琉斯之死”到“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哲学的荷马背景分析[J];唐都学刊;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720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2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