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精神利益

发布时间:2020-06-23 04:58
【摘要】: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正是意识将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它真正体现人的特征。所以,精神生活作为现实个人生活的重要层面,与人的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是现实个人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精神利益一方面随着物质利益的实现逐步显现出来,精神需求内容更加丰富,人们崇尚积极的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人急于脱贫致富的迫切心情,使我们过于注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与索取,人们又陷入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潭,人的精神利益的实现却出现了滑坡,失去了它的独立性,变成了经济发展的附属品。本文将以精神利益为主线,阐述精神利益的哲学涵义,论述精神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分析当前人的精神利益实现的现状,最后提出实现人的精神利益的方法论原则及具体途径。 本文的主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精神利益的涵义、特征及分类。这一部分从利益的由来入手,引出精神利益的涵义,即精神利益就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客观的精神需求对象之间一种价值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精神利益的特征,包括主体性、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阐述了精神利益的分类,精神利益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利益主体在追求精神利益的过程中能否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可以把精神利益分为正当精神利益和不正当精神利益;根据精神利益的主体的层次,我们可以把精神利益分为个体精神利益、群体精神利益和类精神利益。 第二部分,关于精神利益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分析了精神利益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精神利益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其次,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了精神利益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就积极作用来说,精神利益是人促进自身发展内在驱动力的根源,有利于激发人的活力,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能够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从消极方面来说,论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人们不恰当的追求精神利益带来的消极作用:影响人的物质利益的实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生存的社会环境。 第三部分,关于当代中国人精神利益实现的现状。在这一部分中,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概括了当代中国人在精神利益的实现方面呈现的新特点;第二个层次概括了当代中国人实现精神利益的现实困境:精神利益的载体低俗化、追求精神利益的过程中道德失范和精神利益的内容中信仰危机;第三个层次从经济、政治、文化和个人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当前中国人的精神利益实现陷入困境的原因。 第四部分,关于实现人的精神利益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途径。针对当前精神利益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遵循的原则,即现实性和超越性相结合原则、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原则、能动性和受动性相结合原则。并针对人的精神利益陷入困境的原因,详细论述了实现人的精神利益的具体途径:发展市场经济,为精神利益的实现奠定基础;发展民主政治,为精神利益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民素质;加强自我修养,在实践中实现精神利益。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0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小青;;文明变革图景中的技术理性重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敏;;略论都市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J];黑龙江史志;2011年15期

3 香春;;浅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万资姿;;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必须廓清三对关系[J];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5 王郭乾;;浅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6 罗剑明;;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张爽;;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解读[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8 崔泽文;;山寨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理论依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李冬香;徐亚杰;;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价值[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章兼中;;基础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吗——三论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庆炳;;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2 陈晓辉;;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解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王爱敏;;试谈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魏澄荣;;转变发展方式应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6 张雪梅;张进蒙;;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王旭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幸福的现实路径[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9 柏昌利;王大军;;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肖光荣;;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人的全面发展[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委人才办副主任 成应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N];陕西日报;2011年

2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寇东亮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关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实践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主任 刘梓良;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1年

5 汪一为(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学校);谈人的全面发展[N];安徽日报;2001年

6 张民 吴旭鹏;从“三个统一”看人的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03年

7 本报评论员;让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发展的核心[N];牡丹江日报;2011年

8 陕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杨英龙;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N];陕西科技报;2011年

9 罗剑明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院长 教授;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省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苏建平;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N];太行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志辉;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贡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旭坦;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肖萍;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与现实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秦美珠;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刚;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伍鸿亮;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曾林;论科技时代人类生存的困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乐;精神利益的满足: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的又一维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邓春玲;论人的全面发展[D];湘潭大学;2001年

3 殷积多;社会转型时期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延芹;传统和合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启示与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樊金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的成长[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芳;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张文静;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看当代人力资源开发的哲学基础[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春雪;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9 郁志龙;试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田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26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26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f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