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时期台湾儒学的创立及其内涵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立坤;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关系(1869—1904)[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2 陈九如;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徐博东;论台湾文化的特点和汉文化在岛内传播发展的历史分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汪毅夫;魏建功等“语文学术专家”与光复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J];东南学术;2002年06期
5 计璧瑞;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J];东南学术;2004年01期
6 汪毅夫;1945-1948:福建文人与台湾文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徐晓望;;论郑成功与施琅发生冲突的原因[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期
8 汪毅夫;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谈台湾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林星;;日本人和台湾籍民与福建城市的近代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沈和江;刘铭传抚台期间筹办铁路事体考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木妙;;海上丝路与环球经济——以16至18世纪中国海外贸易为案例[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杨国桢;;籍贯分群还是海域分群——虚构的明末泉州三邑帮海商[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刘大可;;台湾的福州移民与民间信仰[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4 陈梧桐;;明末清初社会矛盾的变化与洪承畴、郑成功、施琅的功过评价[A];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奇文;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4年
3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4 罗春寒;清代台湾平埔族文化变迁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6 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吴仁华;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研究(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涛;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乃江;台湾诗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宁;许南英评传[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海军;日本殖民统治对战后台湾社会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2年
2 雷阿勇;在异教的葡萄园:日据时期台湾天主教研究(1895—1945)[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立彬;日据时期台湾城市化进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凡;论於梨华小说中的悲剧意识[D];汕头大学;2007年
5 孟晗;周亮工年谱[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晓芳;明清以来福建沿海渔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榕;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经济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志明;明清时期闽台多明我会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冒亚军;明清之间耶稣会与中国政权及澳门关系研究(1557-1722)[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10 吴晶;三毛的旅游文学创作[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3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33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