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域下的网络空间交往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21:52
【摘要】: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体现了人的实践能力,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批判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从马克思那里获得方法论的启示,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把哲学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针对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异化交往现象,他提出了以语言为媒介、以生活世界为纽带、以理解为导向的交往理性理论,企图通过交往合理化来克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达到社会合理化的目的。信息社会的产生,主体间的交往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转变。这一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的负效应。交往的异化迫使人们去思考、研究交往合理性问题。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交往理性和网络交往行为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对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相关理论进行了阐释。第三部分探讨了网络空间交往行为的概念;分析了网络空间交往行为的三大主要特点和网络空间交往行为与现实交往行为的区别与联系。第四部分重点运用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中主体和客体、主体和主体及其主观世界、主体和社会世界的关系,具体分析了网络空间中三层关系:主体和机器的关系,即主体被自己所创造的对象物-机器所异化;主体和自己、他人的主观世界的关系,即主体自我同一性的丧失,主体双方不能相互理解;主体与其他互动主体所构成的网络环境的关系,即主体在群体意识的掩盖下,共同有效性弱化,容易产生去个性化和去抑制化的倾向。第五部分针对上述三种异化关系,根据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实现条件,提出了提升个人在网络活动中的主体性、改善网民交往资质和培育健全的网络公共领域的三项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泽球,张桂群;论网络虚拟人格[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魏钢;郭勤;周卫红;;弥合数字鸿沟 构建和谐社会[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杨芳;;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当代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4 汪胤;论哈贝马斯关于劳动与相互作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陶国富;网络交往的泛化与精神文明的深化[J];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6 叶启政;虚拟与真实的浑沌化——网路世界的实作理路[J];社会学研究;1998年03期

7 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8 唐魁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对网络交流的意义[J];学术交流;2003年04期

9 詹扬扬;论网络文化对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影响[J];学术研究;2001年08期

10 李兰芬;论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历;论网络交往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玉平;全球化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8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48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