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卢卡奇在其学术生涯中经历了一个重要转向,即由新康德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而在这转向过程中,“走向黑格尔”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黑格尔思想对卢卡奇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实质上关联着更为本源的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因为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问题的不同态度正是区分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考茨基主义和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边界所在。那么,在世人把黑格尔学说当作死狗来看待的时候,卢卡奇恢复马克思主义中的黑格尔传统,就存在两个根本问题,即他要说明什么?以及如何加以说明?要说明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反对辩证法的庸俗马克思主义盛行一时。卢卡奇则转向了辩证法研究。他所理解的辩证法不是“自然的辩证法”,而是历史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辩证法,也就是说,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被神秘化了。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中所隐含的关于人的历史自我生成和发展过程,并把辩证法奠基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把辩证法与人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样,辩证法就成为了体现人的存在和发展的“人的逻辑”。把辩证法奠基于“社会历史”之上,以此为基础,卢卡奇展开了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不仅实现了对实证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批判,而且重新恢复了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卢卡奇反对把辩证法奠基在与人的活动无关的自然之上,坚持辩证法只能是历史辩证法。而把社会历史作为辩证法的真实根基,实质上,这是以人的存在为根基,从而使辩证法服务于人自身的生存,卢卡奇突出了辩证法革命和批判的特性。如何说明呢?如果说“要说明什么”这一问题揭示了应该植根于生存论(社会历史)视域中谈论辩证法,从而阐明了辩证法与历史的内在关联一—辩证法本质上是历史的辩证法,而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辩证的历史。那么,“如何说明”所要回答的则是卢卡奇这一理解是如何形成的。关于卢卡奇辩证法思想,以往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而忽略了对他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考察。卢卡奇回归了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的传统,并在此意义上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因而,在恢复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过程中,卢卡奇是从黑格尔那里获得了重要灵感和启示。本文致力于回归卢卡奇的早期文本,从他对于黑格尔的显性表述以及他隐性的问题框架,这两个层面呈现卢卡奇“走向黑格尔”的进程。卢卡奇早年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所以,历史地考察卢卡奇辩证法思想,也就是要考察他从文学理论向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变。资本主义异化的社会现实,构成了卢卡奇思想的起点。在这一背景下,受西美尔思想的影响,他为寻求克服异化的道路,把注意力转向了“悲剧”。西美尔以悲剧为核心的“艺术救赎”的哲学基础是康德先验论,因而其思想不可避免地重蹈了康德先验论的覆辙:割裂先验形式与历史性的统一。也就是说,“艺术救赎”实质上是通过切断与生活的联系而实现对异化的超越。但是一旦切断与生活的联系,救赎何以可能呢?对艺术救赎的反思,即对艺术形式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追问,卢卡奇转向了“小说”,并指认了以“反讽”为特质的克服路径,从而取代了悲剧的救赎路径。较之于悲剧形式,反讽形式的特征表现为历史性。也就是说,在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下,卢卡奇指出了艺术形式与历史时代的关联性。历史的介入使得卢卡奇认识到了资本主义文化异化的历史性,这样,西美尔意义上“不可逃离的宿命”的异化在历史的发展中被扬弃就是可能的。小说主人公无疑是个体,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个体性的精神科学如何才能获得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知识?自然科学的知识是对自然现象普遍必然性的概括。小说主人公具有个体性和特殊性,那么小说能揭示出有意义的历史知识吗?回答这些问题正是狄尔泰“历史理性批判”的任务。历史理性的批判就在于考察历史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狄尔泰区分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自然科学中,主体只是外部对象的观察者和旁观者,主体只是在观察现象和描述现象的运行法则,但却不曾进入到对象内部去理解其实在性。然而,在精神科学中,主体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与主体的存在本身密切相关的,因而可以从内部理解生命。可发现,比自然科学相比,精神科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一种既定存在,主体也不是对既定存在的一种纯粹客观反映,而是能把握和理解实在本身的。同时,狄尔泰的论述也表明,实在是处于主客体相互关联之中。其实,狄尔泰揭示了主体与客体的内在统一性,这是实证科学所望尘莫及的。不过,狄尔泰所讲的时代整体(实在)既不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更不是马克思意义上的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存在。与黑格尔“绝对精神”相类似,狄尔泰所讲的实在也是指某种精神性的东西,但是狄尔泰所讲的精神又缺乏了黑格尔精神概念中的自我生成性,即狄尔泰的客观精神只是实体,而不是主体。经由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卢卡奇转向了对黑格尔思想资源的真正挖掘,并自觉到黑格尔辩证法所蕴含的批判性,从而真实地把握了辩证法的真实内涵: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马克思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揭示出历史的自我生成不是指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过程,而是建立在感性活动之上。以此为基础,卢卡奇展开了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和把握,并对实证主义和庸俗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批判。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青卫;王帅;;试论青年卢卡奇辩证法“革命性”的三个环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05期
2 汤姆·洛克莫尔;夏莹;;马克思的哲学贡献以及与恩格斯的思想差异——以卢卡奇的批判为视角的一种考察[J];哲学动态;2015年09期
3 达留什·多布然斯基;张笑夷;;波兰马克思主义与政治修正主义:基于政治哲学史的概述[J];学术交流;2015年08期
4 冯波;;卢卡奇与施特劳斯——关于历史方法与虚无主义之关系的对话[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5 何卫平;;西方解释学史转折点上的经典之作——狄尔泰《精神科学中历史世界的建构》述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6 徐贤j;;析青年卢卡奇的文化理论[J];上海文化;2015年04期
7 范春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研究及启示[J];理论探索;2014年06期
8 温权;;反讽:主体性辩证法——从克尔凯郭尔的《论反讽概念》谈起[J];学习与探索;2014年06期
9 温权;;主体性与历史性的张力——从黑格尔、克尔凯郭尔到马克思[J];学术交流;2014年01期
10 李佃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兼容的三重辩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纲;;一种浪漫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卢卡奇对反讽辩证法的演进[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2 张亮;;为卢卡奇寻找回来的青年时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本文编号:
275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5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