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试论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0-07-18 04:19
【摘要】: 拉布里奥拉对唯物史观的阐发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从理论研究的视角进入并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对唯物史观的新理解。他清楚地区分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与其它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方面高度地评价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作出了历史哲学的论证,认为建立在大生产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潜力充分挖掘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完全有取得胜利的保证的。同时,拉布里奥拉对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认为“唯物史观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试图借助一种方式用思维来再现经历过若干世纪的社会生活的起源和复杂化”。新的历史哲学的目标就是要将历史过程的说明客观化和几乎的自然化。提出来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综合法分析,认为对社会结构进行分析,必须要建立在“不是人们的意识的形式决定他们的社会存在,而是相反,他们的存在决定他们的意识”的唯物史观基础之上,要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社会有机体。强调经济因素只是诸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最后因素、最后的基础,从中产生出阶级、国家、法律、艺术、宗教、思想的过程是很复杂的,这些因素彼此之间也是起作用的,不能用简单的机械的方式去理解。在拉布里奥拉的著作中,实践这一范畴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其次是对这一范畴本身的理解也是唯物主义的,包括活动和真理的标准。意识形态是活生生的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旦产生,它就独立存在。并且成为其他理论的基础的东西而继续存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0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家庄经济学院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实证性质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陈先达;;我的求索之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3 强乃社;;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及其意义[J];现代哲学;2011年03期

4 石弘;;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制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5 杨学功;;中国哲学的本土意识与原创冲动——2010年度哲学学术热点评述[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6 李国祥;;论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7 陈化水;;“现实的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陆云;;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通性——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探讨[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9 王虎学;;“物质生产”的历史剥离与奠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察[J];教学与研究;2011年07期

10 王明亮;;论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刃;;略论当前文艺创作中的反历史唯物主义倾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傅筑夫;;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古都[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李国祥;;关于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陈志尚;;历史唯物主义与“以人为本”[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昝瑞礼;;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光章;;建国初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楠森;;序[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俞吾金;;G.A·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决定论的新形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君;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回答重大问题[N];人民日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仰海峰;重释历史唯物主义[N];光明日报;2010年

3 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作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总和的历史唯物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孙亮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问题”的三重建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白云真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重视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国际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陈立新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变革的三重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仰海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崇富;历史唯物主义同新中国一起发展[N];光明日报;2010年

9 黄g

本文编号:2760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60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