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葛洪及其《抱朴子外篇》简论

发布时间:2020-07-25 15:53
【摘要】: 本文试图对葛洪及其《抱朴子外篇》作比较全面的研究。全文共五部分,前两部分全面介绍葛洪的生平、著述与思想;后三部分集中论述《抱朴子外篇》的成书过程、思想倾向及文学成就。 第一部分从葛洪所处的时代入手,在介绍其生平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考辨葛洪的卒年及扶南之行。首先对影响较大的“八十一岁”说与“六十一岁”说进行详细辨析,认为东晋中期袁宏的“六十一岁”说最为可信,葛洪的卒年应在晋康帝建元元年或二年(公元343年或344年)。其次集中论证《道藏·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下确系葛洪手笔,从而为扶南之行提供了内证,并将此行的时间确定在公元306年至310年之间。 第二部分全面介绍葛洪的著述与思想。经考证,著述中新增《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下一篇及《外篇》佚文一则。在此基础上,从多元杂糅、愤世嫉俗、贵今应变等方面对葛洪的思想进行论述,重点论证了其从以儒为主向以道为主的转化过程。 第三部分主要对《抱朴子外篇》的成书过程、撰写动机、思想倾向进行详细考辨。认为葛洪于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开始草创《外篇》,经十多年的努力,至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大体写定;他撰写《外篇》的主要目的在于留名、助教、资治;《外篇》的思想应以葛洪自叙为据,属儒家。 第四部分集中论述《抱朴子外篇》体现的文学思想。通过纵向、横向对比,从文德并重、今胜于古,注重文辞、切合世用、文贵丰赡等五个方面全面总结其文学思想,从而突出葛洪在由汉魏文论过渡到六朝文论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部分结合传统、时代、个性三方面的影响,系统分析《抱朴子外篇》的文学特征,认为作为成书于东晋建国之初的子论,《抱朴子外篇》不仅体现了传统子书析理精微的特点,而且创造性地运用骈文论事析理,表现了初步骈化的倾向。其风格是西晋“繁缛”文风的继续,并不体现东晋文的“平淡”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2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代富;;读《晏子春秋》札记[J];管子学刊;2011年02期

2 王蒙;;“以庄解王”,“以王解庄”——《庄子的奔腾》后记[J];出版广角;2011年08期

3 徐良根;;道家治世“三步曲”[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宋丽莎;;从《抱朴子》看葛洪的“以玄代道”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姚念;;《庄子·内篇》孔子形象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耿淑玲;伍成泉;;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胡发贵;;和谐共生——试论王夫之夷夏论中的民族和解思想[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王俊;;浅论葛洪的“贵生”思想[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5 杨晓斌;;别集、总集、逸集考辨——兼谈《颜延之逸集》的内容[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7 张永芳;;叶璧华题咏黄遵宪诗[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永芳;;叶璧华题咏黄遵宪诗[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解华英;傅吉峰;;浅谈嘉祥县出土孔子、老子、晏子同在的汉画像石[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轶南;车祸频发之交通意外篇[N];保健时报;2005年

2 ;2010年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外篇)[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军事经济学院国防经济系政委、大校 刘定奎;人才需要精心打磨[N];湖北日报;2010年

4 王平 王雪 王梓鹭 罗峰;2008年度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外篇)[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王祖伟 黄山市王祖伟砚雕中心;浅谈砚的发展与工艺[N];安徽经济报;2009年

6 陈锴 叶晓娴 王雪 王梓鹭;2009年社科界十大热点关注(国外篇)[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臧蕙心 秦钢;海外篇:用户反应不一[N];计算机世界;2007年

8 山西大学文学院 阎凤梧 执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N];山西日报;2003年

9 冯天瑜;张之洞及其《劝学篇》[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杨小洲;老照片里的香港形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2 武锋;葛洪《抱朴子外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宏武;葛洪及《抱朴子外篇》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唐德正;《晏子春秋》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波;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德福;《庄子》散文“三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石文玉;儒学道统与晚清社会制度变革[D];吉林大学;2008年

8 徐曼曼;何休《春秋公羊傅解诂》词_Y训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娣;《抱朴子外篇》与葛洪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丁宏武;葛洪及其《抱朴子外篇》简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井卉;《抱朴子外篇》复音词新词新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郭勇;《抱朴子外篇》与葛洪的文学观念及其文学成就[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韩秀丽;《越绝书》内外篇新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侠;《文心雕龙》与《抱朴子外篇》文学思想相关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福德;《抱朴子外篇》社会与文学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崔红健;葛洪《抱朴子外篇》政治和文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媛;儒家思想对葛洪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姚明会;“身国同构、儒道互补”[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0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70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