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其成为人类不可替代的工具提供了条件。对于身心并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手机在帮助其快速认知世界的同时,也限制了其认知范围,对青少年辨析能力提出了挑战。由于青少年身心特点,导致青少年成为手机异化最大受害者。本文通过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的理论,对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形成、理论内涵以及核心内容等方面做了介绍。其次,对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加以分析。青少年对手机的过度使用,造成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进一步使青少年自主能力与自我认知能力下降,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再次,依据后现象学技术哲学作为理论指导,对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做出哲学探因。伊德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的核心观点为人与技术的四种关系模式,从四种关系模式中,分析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原因。具身关系导致青少年自主性性下降,解释关系导致青少年主体性受制,它异关系引发青少年主客体不分,背景关系导致青少年自辨性减弱。最后,针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问题从伦理、教育、法律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包括构建和谐的伦理架构、树立合理的教育方向、建立完善的法律环境。总之,随着科技在社会发展道路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手机将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社交通讯及资讯工具,但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普遍,成为与人类共存的问题。因此,从哲学角度给手机依赖问题做出相应的探析是十分必要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69.5;N0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手机依赖问题研究综述
(二)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二章 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理论研究
一、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形成
(一)胡塞尔现象学
(二)利科的解释学
(三)杜威实用主义
二、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理论内涵
(一)从现象学看人与技术的关系
(二)从解释学看生活世界
三、后现象学技术哲学中的人与技术的四种关系
(一)具身关系
(二)解释关系
(三)它异关系
(四)背景关系
第三章 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的表现
一、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危机
(一)自我同一性的消解
(二)自我社会角色归属感的匮乏
(三)自我价值的丧失
二、青少年自主能力下降
(一)自我控制缺乏导致精力聚焦手机
(二)自我意识不健全导致自律能力下降
三、青少年认知能力退化
(一)自我认知匮乏导致行为能力冷漠
(二)自我建构不完善导致辨析能力受限
第四章 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的后现象学技术哲学原因
一、“具身关系”导致青少年自主性下降
(一)技术工具的“消散”作用引起自我意识淡泊
(二)技术工具对信息的“解蔽”与“遮蔽”
二、“解释关系”导致青少年主体性受制
(一)技术工具的“透明性”与“同构性”同化青少年独立意识
(二)技术工具的“对象性”与“它者性”转移青少年自我认知方向
三、“它异关系”引发青少年主客体不分
(一)技术工具的知觉直接性改变青少年沟通方式
(二)技术工具的对象性限制青少年自我认同感
四、“背景关系”导致青少年自辨性减弱
(一)技术工具的聚焦性减弱青少年自我控制力
(二)技术工具的相对性束缚青少年生活环境
第五章 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构建和谐的技术伦理架构
(一)建立手机运营商的规范伦理思想
(二)规范手机设计者的伦理责任
(三)转变青少年的技术使用理念
(四)提升科学共同体的责任感
二、树立合理的教育方向
(一)加强学校对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机的教育
(二)家长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使用手机
(三)扩大普及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的社会舆论影响
三、建立完善的法律环境
(一)国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二)政府监管实施细则
(三)公民积极遵守相关条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春梅;;焦点解决模式在青少年学习倦怠辅导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2017年24期
2 张浩;;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之源与解决之道[J];陇东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3 奚汇慧;;青少年问题行为干预——基于家庭功能的干预模式(以纽特思特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年30期
4 李娜;;浅析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手段[J];才智;2017年26期
5 金英爱;;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基于青岛市部分中学生的实证调查[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6 何宝琳;;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国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09期
7 刘圣颖;;浅析价值观引导在青少年生命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校园(阅读);2018年06期
8 黄江珍;;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J];知音励志;2016年18期
9 雷辉志;;如何预防青少年因性冲动惹祸[J];青春期健康;2017年01期
10 ;家庭:青少年问题疗愈的核心力量[J];心理与健康;201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邢晓沛;父母体罚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后现象学技术哲学视域下的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苏丹;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实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3 何慧;感恩、冒犯严重性对青少年人际宽恕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8年
4 刘丹丹;父母婚姻质量、协同教养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8年
5 杜二娟;基于“动养心”健康管理模式下肥胖青少年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6 华晓菲;抗逆力视角下城市贫困家庭青少年干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7 孙茜;感知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问题行为[D];山东大学;2017年
8 张炽;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个案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
9 秦安美瑜;闲散青少年问题行为成因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小龙;父母元情绪理念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D];宁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
2770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7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