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的自然美解读
发布时间:2020-07-27 18:07
【摘要】:海德格尔(Heidegger, M.1889-1976年)认为由西方传统思维模式和现代技术带来的主客二分,使得人类过度关注表象自然,关注自然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其内在价值和本真的存在,自然万物也因技术的需要被任意的取用和消耗。自然美也仅被看作人的审美对象,成为人工化、技术化的美,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也是本文开头需要描述的背景。因此,超越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挣脱现代技术的枷锁,去追问存在、追问真理即无蔽,成为了海氏哲学思想的主线。他关于自然美的阐释虽没有大篇幅的直接论述,但也始终贯彻于这条主线之中。他早期的“此在”之人的生存论分析,强调“此在”的优先性是为了表明人具有看护存在的天然本性,即诗性,是为了主张将一切还原到本真的存在中去,而并不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倾向。之后对于艺术品之美的阐释,是将此在的基础生存论推向作为一物的艺术品那里,使艺术品敞开成为一个澄明的、四方统一的世界,并具有了与“此在”相同的揭示存在无蔽的能力和地位。然后通过对物之物性的分析,展现了每一物背后包含的意蕴整体:一个天地神人四方游戏的世界。那么就得到了一个重要结论:包括自然物在内的每一物也同样能够揭示存在的无蔽,这就把追问存在的能力扩展到了自然万物。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自然美的本质和特性也展现出来,这也是本文集中要表现的内容。本文首先阐释了自然的本真美:自然美是一种强大的存在之美,是一种主体性之美。自然的美是本真的、融合的。它的本真性在于它与人的审美体验无关,并且能够照亮存在;接着阐释自然的融合美:自然美寓居于四方游戏的整体世界之中,并显现四方的聚集。这样,自然美就从人的审美趣味和现代技术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使得自然即存在本身被照亮。这时,自然美就超越了一切表面的、短暂的现象,最本真的、最敞亮的,同时也是最高层次的得到自身本质的规定。自然美是超越的、永恒的、深沉的。 为了保护这既唯美又融合、既纯粹又活跃的自然美,本文最后部分提出了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人类必须唤醒守护存在的诗人本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沉寂下来,进行深刻的反思,重新审视自身长期的主体性和对现代技术的盲目崇拜,重新关注存在本身,从“家”的迷失中“返乡”,去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守护自然的本真存在,体认自然的融合博大,并能本己的融入到自然的圣美怀抱之中,与自然“诗意的栖居”,使得自然美不再被动的、僵化的限制在人的对立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516.54
本文编号:2772181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516.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玉刚;美是存在真理的闪光——海德格尔美的意蕴追问[J];人文杂志;2004年01期
2 曾繁仁;试论人的生态本性与生态存在论审美观[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3 殷学明;;建筑·生态·审美——以海德格尔生存论建构当下之思[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旭光;"存在"之"光"——海德格尔美论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阎莉;张春玲;;傣族传统生态观之海德格尔解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刘旭光;;艺术的存在论意蕴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确立——从海德格尔的思想历程看艺术与生态美学观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张贤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论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徐明玉,余平;物的本质乃光聚集——海德格尔“物”之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5期
9 陈天庆;;美是造化自身的闪耀——马克思、海德格尔及后主体主义的理解[J];学术月刊;2007年12期
10 吕逸新,徐文明;论海德格尔的生态思想[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2772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7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