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儒家之“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0-07-27 18:24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在这条奔流不息的文化长河中,儒家思想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主流脉络。儒家创始于孔子。他提出了以“仁”为核心内容、“礼”为形式、“义”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伦理思想体系。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发展出自己以“四端”为基础的人性本善的伦理学脉络,将“仁义礼智”等建立在人性本善的理论基础之上。荀子则是在人性恶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来阐述他对于“义”和“正义”的认识的。 在《论语》一书中“义”字出现24次。《学而》篇载:“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所说的话、所守的约定只有符合道义,最终才是可以实现的。孔子倡导“见义勇为”,“君子义以为上”。君子将“义”作为最高尚的道德。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孔子第一个自觉地意识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在道德关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先义后利的道德理论。孔子虽然主张“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但他并没有否认“利”的重要性。 在《孟子》一书中,“义”字有108处之多。孟子将“义”提升到与“仁”并列的位置。“仁”是人安身立命之所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善良本性和内在依据,是人的道德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而“义”则是人平生所走的大道,是达到“仁”的道德境界所要遵循的方向和尺度。“义”与“礼”的关系是:“义”是规矩,“礼”是方圆,有内在依据和规矩,才能成就方圆。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重义轻利的思想。他认为,作为一种处事原则,只能讲义,不能讲利。对人民进行教育,处理人和人之间、国和国之间的关系,也只能讲义,不能讲利。孟子虽然重义轻利,但却主张要适当地满足老百姓的物质利益,使老百姓有起码的物质生活财富。 荀子对于“义”的论述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义”作为义理讲,是囊括仁义礼法等内容的重要概念,是标志万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的范畴。其次,在伦理道德领域,“义”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理性自觉。再次,“义”又是标志等级名分和道德准则的概念,它与“礼”相联系,规定着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提出了“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观点。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将“正义”作为一个范畴提出的哲学家。正义在荀子这里已经作为一种判断是非与贵贱的价值标准。他提出了“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的理论。 先秦儒家之“义”给予道德社会的理论提示是:“义为上”,应时时自省;“仁义”皆由内,应重修养。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川;;论先秦儒家的见义勇为思想[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朱大锋;;论先秦儒家、法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价值[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张焰;;论儒家“义以为上”荣辱观及其价值导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蒋名源;论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启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崔雅男;;论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价值[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黄桂清;孔子的义利观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刘丰;从郭店楚简看先秦儒家的“仁内义外”说[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张继功;社会主义义利观浅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9 张京华;从理想到现实──论孔孟荀韩“仁”“义”“礼”“法”思想之承接[J];孔子研究;2001年03期

10 吴光;;儒学核心价值观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重要意义[J];孔子研究;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772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72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