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

发布时间:2020-08-10 10:51
【摘要】:“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界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两大旗帜,但宗教却被作为与两者相对立的思想而遭到否定。中国近代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突出,宗教的社会功能被凸显出来,宗教既被作为了西方列强向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工具,又有作为阶级统治和压迫人民的工具,宗教与近代民主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从“科学”方面来看,宗教一直被认为是为理性所不容的事物之集中表现,偏执、教条、迷信、将理性思维列为禁忌成为宗教的特征,宗教也成为高唱理性主义精神的科学的对立面。中国近代社会,由于社会政治问题的突出、科学主义的流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认识论的传播等等所形成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宗教的社会政治功能,和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模式都作为宗教的负面因素被夸大为宗教的一般形态,从而奠定了宗教在中国近代遭到否定和批判的基本立场。 在上述思想背景下,论文着重讨论了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代表的早期现代新儒家的宗教观。 现代新儒学的开创性人物梁漱溟先生就充分认可宗教,他把宗教界定为“以超绝于知识的事物谋情志方面之安慰勖勉”,宗教存在的真必要就在于它对于生、老、病、死等这些无常的人生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来安顿人类的心灵世界、安慰勖勉人的情感。尽管如此,梁漱溟认为在中国则无需宗教,因为中国文化有周孔教化以道德理性主义精神来取代宗教来安慰勖勉人的情感。 熊十力则从根本处反对宗教的必要。他认为宗教作为从生死发心而归趣出世的观念,是将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作了二元的区分。这一点不但与儒家积极入世的主张相悖,而且也与他的“新唯识论”中“心物一源”和“体用不二”的思想相区别。 冯友兰认为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宗教在理论上总是独断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而人类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哲学来满足,而这种哲学具有“既入世又出世”的品格。 贺麟则与前三位不同,他明确地认可宗教,尤其是宗教精神。他所谓的宗教精神就是对无限上帝或是超越事物的热烈地、不妥协地追求。贺麟将这种宗教精神泛化为一种为了理想或是真理积极追求和积极探索的执着精神。因此,贺麟不但认为宗教精神是科学的基础,也是近代民族精神的基础。但是,当问题转向中国的时候,贺麟却反对将基督教直接移植到中国来,而是主张用宗教精神充实儒家的礼教思想,使儒家思想获得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的开展。 从对宗教的理解来看,早期现代新儒家对于宗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将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1;B26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俊波;刘述先宗教观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李细成;中国哲学视域下的耶儒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7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87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