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二十世纪的易学研究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0-08-10 13:00
【摘要】:20世纪的易学研究是中国哲学史和易学史上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的易学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路的易学研究、新儒家的易学研究以及“科学易”研究。本文主要沿着这三个方向,对哲学与易学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研究范式、研究体系进行探讨和挖掘,并试图探析出易学发展对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作用和影响。全文共分为如下四个部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路的易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得到深入的研究与广泛的传播。郭沫若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研究易学中的社会历史问题,其后,许多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研究易学,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易哲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易学的研究打破了固有的研究范式,为易学研究打开了新局面。第二章:“现代新儒家的易学研究”。本文的新儒家易学研究主要以熊十力、牟宗三、方东美和成中英等学者为代表,从熊十力的“生生之谓易”思想、牟宗三的“从自然哲学到道德哲学”阐释研究体系、方东美的“易的本体生命哲学”,以及成中英的“易学本体论与太极创化论”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现代新儒家对易学的本体论、易学哲学体系以及中国哲学体系的建构做出了很大的理论贡献。第三章:“科学易与中国现当代世界观的理性化”。“科学易”致力于以科学方法和理论解易,从易学的科学阐释、易学的数理逻辑建构、易学的现实应用等方面建构“科学易”体系。同时指出现代科学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今后深入研究的可能思路。如加强哲学辩证方法的研究,以解决“科学易”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汲取当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突破;发挥创造力和直觉;在科技发展中“易”的自然法则和道德框架的介入等。第四章:“易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主要从当代中国哲学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入手,探讨易学的合理内涵与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关系。试图析出易学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及建构的有用因素。本文力求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路的易学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研究;其次,对20世纪“科学易”的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将其融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总体框架之中。再次,尝试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儒学和科学对易学的研究于一体,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易学体系,进而为建构当代中国哲学体系提供理论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221
【图文】:

《易经》,图片


图 1 《易经》天人地三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系辞传》(下)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书籍,它阐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天、机与生态的宇宙客观规律的反映。“三才”中的每一才由上为天,初与二两爻在下为地,三与四两爻在卦中间为表两爻,六爻正是天、人、地三才之道。这种“三才观天以及人与地关系仍有借鉴意义。《易传》中的“三才””的宗教迷信思想中解救出来,“人”作为自然世界的一”、“地”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天、人、地是共生共存的地沟通的媒介,人的行为要受到道德的约束,即是贵为想对中国道家的“丹道”思想影响至深,人如何在天地

乾坤,后天八卦,图片,八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路的易学研究哲学观》后天八卦以乾坤代表天地与父母,乾卦生,即表明了易学中乾坤为易之门户的道理,关系。乾坤作为八卦的基础,是八卦及六十为,“《周易》把乾坤两卦放在 64 卦之首,》的作者认为天地是万物的本原”①。《周易人的思想中,乾坤两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方位图,后天八卦,位次,图片


物的扩展说明,中国古代哲人对八卦与思想,并试图将这种哲学意义上的归纳的千差万别,这种简单的分类象征有很学科发展的需要。对自然界、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说明,人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周易》也用《周易》后天八卦来表示方位,后天八卦方位图为上离卦位于南方,下右为兑卦,位于西方,巽卦在东南,坤北(见图 3),古人对方位确定表明,古的认知形成了文王后天易学与邵雍先天础,吸收阴阳、五行、节气与建候等因模式,促进了天文学、气象学、农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文华;;回顾与审视——对二十世纪大陆易学研究范式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5期

2 姜文华;;二十一世纪易学研究范式构建路径探纲[J];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8期

3 姜文华;;近人易学研究之路径检视[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4 谢金良;;易学研究方法漫议[J];周易研究;2013年01期

5 潘斌;;《汉唐巴蜀易学研究》读后[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02期

6 李秋丽;;《汉唐巴蜀易学研究》[J];周易研究;2008年04期

7 刘大钧;百年易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2000年10月31日于济南)[J];周易研究;2001年01期

8 杨庆中;中国易学研究在21世纪[J];中国哲学史;2001年04期

9 杨庆中;二十世纪中国易学研究的宏观审视[J];中国哲学史;1999年02期

10 傅寿宗;试论当代易学研究的困境与创新——兼与刘正同志商榷[J];求索;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亚军;;解构与建构:现代易学的基本工作程序[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朝晖;;论惠栋易学中采用的“逻辑化”方法[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历史回顾与工作概述[A];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历史回顾与工作概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一[C];2006年

4 李德仁;;易学五十年报导[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左江桥;;弘扬中国传统先进文化发扬中国传统光辉文明——浅谈风水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A];《乾圆国学》杂志第一期[C];2016年

6 黄懿陆;刘金富;;孔子和易学[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奎凤;君子易与当前易学研究的新开展[N];中华读书报;2017年

2 记者 吴晨曦;福建铁塔开展国学易经培训[N];人民邮电;2017年

3 周根山 郭兴义;走近相命人[N];工人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何自英;开展易学研究 弘扬优秀传统[N];科技日报;2001年

5 刘大钧;20世纪易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3年

6 杨玲;易学研究的新进展[N];光明日报;2013年

7 余敦康;易学研究的新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记者 谢艳;石狮易学研究会成立[N];石狮日报;2011年

9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日本学者 白井顺;日韩对来氏易学研究广泛[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方国根;逻辑视域下易学研究的重要进展[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修文举;二十世纪的易学研究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8年

2 王天彤;魏晋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斯满红;古史辨派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官岳;来知德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孙茜;沈仲涛科学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吴勇;楚国易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亮;美国汉学家夏含夷的《周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骆永顺;钱澄之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徐恩栓;胡煦易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慧;黄宗羲易学观初探[D];复旦大学;2009年

5 丁国春;焦z岩籽а芯縖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尹天齐;民国科学易的形成、构成与影响[D];山东大学;2017年

7 徐莉莉;近20年来易学研究初探[D];辽宁大学;2012年

8 郑善文;朱伯]易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焦瑞锋;牟宗三易学思想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敏;王肃易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88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88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