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野中的需要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0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生;论生产力的发展动力[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申洪新;论人的需要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黄德良;目的的价值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4 赵长太;;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内涵的新解读——人的需要的一个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5 夏伟东;需要与道德关系的马克思主义诠释[J];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6 范学斌 ,蒲卫晖;试论人生动力[J];河西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7 周世祥;论哲学的出发点:人[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4期
8 孟祥儒;;从“人的需要”看“以人为本”的落实与未来展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罗中昌;浅议“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0 韩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点认识[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芳;;浅谈孤残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措施[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高亚军;唐飞;曹艳;;如何对神经外科监护室病人实施安慰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刘晓玲;杜长虹;;体外直视术后患者监护的感受研究[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刘燕霞;;浅谈人的需要与心理健康[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三元;;论人的尊严的实现方式——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宋德勇;路日亮;;试论人学视域下“现实的个人”[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楠森;;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讨论[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贾英健;姚雅婷;;风险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创新[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9 陈媛;;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10 魏传光;;风险社会再审视: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视界[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临沂电大宁良强;人的需要[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徐伟新;为了人的需要[N];学习时报;2003年
3 刘同杰;人的需要与身心健康[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曾惠燕;法治的价值在于满足和发展人的需要[N];湖北日报;2005年
5 江中水;城市不在大人的需要最重要[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6 ;管理定律31条[N];中国保险报;2004年
7 广东省武江监狱 张育明;人的需要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N];韶关日报;2010年
8 汪舒明;美国主流社会对犹太人的需要和善意[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梁桦;你每天工作“快乐”吗[N];经济日报;2004年
10 高钟庭;幸福魔方的密码——以对方为中心[N];中国信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晓飞;哲学视野中的需要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2 温皓;论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D];吉林大学;2013年
3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于萍;马克思的需要理论[D];吉林大学;2012年
7 朱构峨;适度消费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张永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现代官德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宏;从“唯一者”到“现实的个人”[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蒋桂芳;基于需要理论的青少年道德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锴;“人的需要”的“实践人本质论”解读[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潇月;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西北大学;2012年
3 白冰;萨特人的需要学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逯静静;人的需要与可持续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合起;论人的需要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03年
6 董国芳;论人的需要结构和历史发展形态[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安成林;人的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化[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覃志红;关于人的需要问题的规律性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秀伦;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对待人的需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麟;需要理论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88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8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