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宋代巴蜀易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11:52
【摘要】: 巴蜀易学是祖国易学宝库中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区域易学,在宋代进入到她的繁荣时期。程颐两次入蜀,提出“易学在蜀”的口号,引起了人们对巴蜀易学的高度关注。宋代巴蜀易学不仅为宋代蜀学的发展繁荣作出突出的贡献,而且在易学儒理化、图书化的重大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儒理易学、图书易学、拟《易》学等的发展、传播,对传统易学及宋代易学的总结发扬上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复兴儒学的历史召唤中,通过有步骤地继承和改造传统义理、象数易学,宋代易学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唐易学的面貌,使易学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宋代巴蜀易学开拓、追寻着全国易学的发展轨迹,不断向前迈进。本文正是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基础上,分专题,按时代,逐次地对宋代巴蜀易学作全面系统而深入的阐释。 经历唐末五代的动荡之后,宋代迎来了学术的春天。复兴儒学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易学领域里,宋代学者对传统的以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为代表的玄学易进行了不遗余力地批判,同时努力地向着儒理化方向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宋代巴蜀易学家站在批判继承的立场上,对玄学易的转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论文的第一章就以宋代巴蜀学者对玄学易的延续与转变作为研究对象,对任奉古易学派、龙昌期易学派、三苏易学派及何维翰、任维翰易学派、房审权、毛璞、陈友文等其他诸儒的易学成就,逐次加以深入地研究。综合来看,宋代巴蜀易家在对玄学易的延续与改造中,以阐发儒理,建立新学为宗旨,集多种杂学于一身,大多带有玄学余风,而以阐发新儒学义理为归趣的《苏氏易传》则成为宋代巴蜀自我发展起来的儒理易学的典型代表。 在宋代易学的儒理化转变过程中,程颐最终胜出,成为宋代儒理易学确立的标志,得到后世的共同尊重。论文的第二章以“程颐与巴蜀易学”、“谯定易学及其影响”作为研究内容,对“二程儒理易学在巴蜀的初步兴起”作了深入的分析。程颐两次入蜀,并在涪陵北岩完成其易学名著《伊川易传》。其弟子尹q在北宋末年来蜀,探访其遗迹,寻求其《易》著。弟子袁溉则听从其说,入蜀寻访,终得薛翁之学。蜀人谢n\得程颐指点,著成《易义》十二卷。谯定虽以程颐易学为宗,却兼传有蜀人郭曩氏象数易学。他洞晓诸葛亮八阵图,重视易象,以为“象之在道,乃《易》之有太极”,学传刘勉之、胡宪、张浚、张行成、冯时行等多人,形成著名的涪陵易学派,对宋代易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二程的入蜀经历、程颐在蜀注《易》的事迹、程颐“易学在蜀”之说,以及程颐弟子尹q、袁溉入蜀求《易》,谯定、谢n\传播程颐易学,对宋代巴蜀易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宋时期,理学在学术论争中逐渐取代王安石新学,而趋于一尊。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二程儒理易学在巴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论文的第三章着力于此,对李石、张浚、张h;、李舜臣、李心传诸程颐后传弟子之易学作了深入的剖析。综合而论,李石、张浚、张h;都不废弃象数,并继承汉唐象数易学,吸收宋代图书易学,用以阐发儒理,发挥其理学思想。李石重视易例,关注《春秋左传》中的易学内涵,从义理、象数两方面对易例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发挥。张浚一本天理,既注重以心体《易》,又注重其用。张h;重视《系辞》,强调觉心悟性,而不拘泥于文字训诂。李舜臣继承冯时行之学,重视易画,留心于纯正的儒理。其子心传则宗主理学,而折衷众家。二程儒理易学在巴蜀的发展传播,最终形成了融会巴蜀易学传统,又积极发挥理学思想的巴蜀理学易学。 宋代儒理易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史学易学派。同时,在疑古惑经的学术环境中,宋儒又对《古易》原貌进行探索与恢复,形成颇具时代特色的《古易》学。宋代巴蜀学者在这两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论文的第四章就“宋代巴蜀的史学易与《古易》学”作了深入的考察。李杞是宋代巴蜀史学易学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易学既具有史学易学派的共同特征,同时又以构建史学易理论、宗主玄学、兼容象数为特征,在史学易学中别具一格,尤具巴蜀易学特色。在《古易》学方面,李焘综合吕大防、晁说之两家,承上启下,进一步推动了《古易》学的发展;税与权则以邵雍之学为基础,重编《古易》,发挥其后天易学思想,大有订补之意。 在改造传统易学的大潮中,宋代易学还涌动着一股更为新颖的学术潮流,这就是图书易学的兴起。论文的第五章以“宋代巴蜀图书易学的兴起”为题,对宋代图书易学的巴蜀学术渊源作了探讨,对陈抟、周敦颐对巴蜀图书易学的贡献作了研究,同时分析了邵雍学术的《太玄》学渊源及北宋时期的巴蜀《太玄》学成就。巴蜀是宋代图书易学的发源地,巴蜀易学家是宋代图书易学的开拓者。陈子昂、宗密、彭晓的学术都被清代学者认作是图书易学的重要源渊,而陈抟的易图学传至刘牧、周敦颐、邵雍,最终形成图书易学派。周敦颐曾仕合州,易学传于蜀人傅耆。邵雍之学有着鲜明的《太玄》学渊源,而陈渐、郭元亨、章奼、苏洵等北宋蜀易学家都对《太玄》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并卓有成效。 到了南宋时期,巴蜀图书易学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发展。论文的第六章专就南宋时期的巴蜀图书易学作深入的分析讨论。南宋时,邵雍之学通过子孙、牛氏父子及术士等途径,在巴蜀广泛传播。临邛张行成得邵雍十四幅易图之传,并以邵雍先天学为中心,著成“易学七书”,推衍邵雍数学,阐发程颐、邵雍儒理,并会通《周易》、《太玄》、《元包》、《潜虚》、《皇极经世书》诸易,成为历史上阐发邵雍学术最有贡献的极少数学者之一。此外,杨甲汇编易图,进一步扩大了图书易学的影响。张行成、胡次和等人又以邵雍学为宗主,用图书易学之方法,对《太玄》学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经过北宋诸易学家对易学的改造与创新,到南宋时,有别于汉唐传统易学的宋代新易学已经建立起来了。朱熹在张杭、蔡元定、吕祖谦等人的切磋辅益下,最终融合象数、义理,以象数阐发义理,发展完善宋代易学,成为后世易学的宗主,历五六百家而不替。论文的第七章以“朱熹与巴蜀易学”为研究对象,对朱熹影响下的宋代巴蜀易学作了深入地探讨与分析。朱熹长期关注巴蜀易学,在批判吸收中,从苏氏、谯定、张h;等易学家的易学中获益良多。同时,通过其弟子等人的宣传发展,朱熹对宋代巴蜀易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渊、阳枋、阳\姟⒀翥 ⒓翌缥痰戎祆浜蟠罅π锲溲В⒅丶模秩战コ鱿中难飨颍谙笫⒁謇砩弦哺饔兴胫祆渲Р痪∥呛稀N毫宋趟绞缰祆洌肫涞茏铀坝肴ā⑹飞嬉坏溃岢秩诨嵯笫⒁謇恚嵬ǔ桃谩⑸塾阂籽В盅Ч笞缘茫乩砭勺⑹瑁嘤胁钩浞⒄怪狻

本文编号:2789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789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